1.温暖质朴的文字,讲述鲜活生动的家风故事
本书撷取25位革命先辈的生活片段,通过饱含深情的文字和百余张珍贵历史照片,向青少年展现真实、鲜活、立体的革命者形象。故事中不仅有对信仰的坚守、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对使命的担当,还有与家人的浓浓亲情。
- 百余张历史照片,镌刻时代记忆
本书收录了百余张由革命者后代提供的珍贵历史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是革命者家风的载体与记录,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 精选家风箴言,记录历史的声音
本书设计家风箴言板块,选取十余位革命者的名言警句,展现革命者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哲思。学习先辈的名言警句,继承先辈的爱国思想,丰富语文写作素材。
- 紧贴语文、道法课标要求,把思政课搬进故事中
紧贴语文、道法课标中了解革命先辈故事、学习感悟革命英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革命先辈高尚品质的课标要求,让孩子学习快人一步。
-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少将作序推荐
家风关乎国之兴亡
家风与国之兴亡密切相连。家风好则民风淳朴,民风淳朴社会才会风清气正,社会风气好,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反之,则有亡国之忧。
《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意思是说:家家仁爱,国家也会兴起仁爱之风;家家礼让,国家也会兴起礼让之风;如果每个人都贪婪暴戾,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有人犯上作乱。其关联就是如此紧密。这几句话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家风对国家的重要影响。
千万小家构成国之大家,好家风关乎人才的培养,更关系国家的命运前途。正可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自古以来,家与国就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国才有家,家兴才能国运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尊崇家庭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小家服从大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
精忠报国是岳家的家风,培养出岳飞、岳云父子两代高唱《满江红》的民族英雄;华阴杨氏延续上千年之久,从古至今,杨家将活跃在中华民族的舞台上,或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或革故鼎新、兴利除弊,闻名遐迩;琅琊王氏是晋代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从东汉至明清,琅琊王氏培养出的宰相、皇后、驸马及高官不计其数。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历朝历代的良好家风,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瑰宝,而共产党人的家风是数千年家风传承的集大成者。红色家风,萌芽于革命战争时期,根植于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为革命理想不懈奋斗的崇高精神。
20 世纪初的中国,列强环伺、军阀割据、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无数革命先辈为创建新中国,身先士卒、前仆后继,舍生取义,舍小家、为国家,其情怀格局和牺牲精神,惊天动地,感人肺腑。
毛泽东的家风堪为万世师表,其核心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杨开慧、毛岸英、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毛氏家族先后 6 人为中国革命献身,令天地动容。贺龙一家满门忠烈,一世忠魂。自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起,贺氏家族 30 余户 109 人为革命献身。开国少将李中权一家 9 口参加长征,5 人牺牲在长征路上。
在中国革命史上,这样的红色家庭比比皆是,不胜 枚举。
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谁的家风更为重要?当然是领导干部的家风。领导干部发挥着表率作用、导向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关乎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乎着社会风气的好坏。
萧南溪大姐主编的《家风里的成长先辈红色传承的故事》一书,讲述了以革命先辈为主的领导干部的家风。
李大钊之子李葆华,继承了父亲铁肩担道义的家训,虽身居高位,但从不向组织叫困难、谈条件、提个人要求,他时刻把自己置身于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李青天。
叶挺之子叶正大,一夜之间失去了父母双亲,但他牢记父亲的教诲,要做永不屈服的脊梁,他带着前辈的嘱托,谨记毛主席建设强大的空军的希冀,不忘党的恩情,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
农运大王彭湃,烧掉了地契、田契,将自己变成了真正的无产者。他的心始终和劳苦大众在一起,在他的影响下,家人纷纷加入到革命队伍中,短短 5 年,6 人牺牲,而他的儿子彭士禄,一时间成了一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的小乞丐。彭士禄把父辈的牺牲,百姓的养育之情,党组织的关怀、培养牢牢记在心底,并将它们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一句只要祖国需要!他毅然转学原子能专业,最终成长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希望将军赵渭忠,一个旧社会里成长起来的孤儿,后来虽为军区副政委,但他的心始终在百姓身上,他散尽家财,将全部积蓄捐给希望工程,为 300 多名失学儿童带去读书的希望。
13岁参加革命的裴周玉将军,把平江儿女的牺牲与付出牢牢刻在心里,20 万人,2 万人,3000 人,82 人,9 人,1 人……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倒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的革命先烈,这是裴将军一生无法忘记的痛。当他离家 50 多年后,第一次在家乡过年,他首先做的,就是带着儿女给那些默默无闻的老战士、老党员拜年,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有了新中国的曙光。
《家风里的成长先辈红色传承的故事》,25 位革命者后代用真挚的笔触,讲述了 25个生动鲜活的治家、传家的家风故事,这里有信仰的坚守,有精神的传承,有奋斗的足迹,更有浓浓的亲情。这些故事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鲜活的生命印记。
它告诉我们:伟大不是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崇高不是高不可攀,它就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中。
这些文章以情动人,以小见大,把先辈的红色家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青少年以启迪,引领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
本书的出版是一件有益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好事,希望全社会都能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做良好家风的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