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2015年第3版的基础上,结合非机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截至2020年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修订而成的。本书第1版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第2版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第3版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本教材立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映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新要求,体现了清华大学多年来在本课程中的丰富积累。先后于2004~2015年出版了教材的前版。自出版以来,被许多高等院校所采用,受到同行和使用者的广泛好评。2004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003年获“中国工程图学学会教材奖”,2004年、2020年两次获“清华大学教材一等奖”。第2版和第3版分别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本次修订,除保留前3版的特色外,根据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特点,以及图学技术的发展,特别针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将教材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充实。沿用第3版的篇章式组织形式,并充实教材内容。教材共分3篇:第1篇“制图基础”侧重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2篇“机械图样的画法”侧重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于机械设计的表达中;第3篇“制图的基本技能”则从手工绘图、计算机辅助绘图与建模方面提高读者的图形表达能力。第1篇和第2篇可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第3篇内容可以穿插在前两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学生“听课易、做题难”的常见现象,并针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新要求,在内容阐述上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通过丰富的典型例题,采用三维模型图与二维视图相对照,运用双色印刷,详细演绎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绘图步骤,直观而形象,更有利于绘图与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大量增加了课程短视频、动画、3D模型等数字化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教材形式,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为读者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列教材
机械制图(非机类)(第4版)
冯涓杨惠英王玉坤主编
内 容 简 介
本书是在2015年第3版的基础上,结合非机类“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截至2020年颁布的相关国家标准修订而成的。本书第1版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第2版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第3版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全书划分为3篇,共15章。
第1篇侧重机械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 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及其相对位置关系; 基本体的投影; 形体表面的交线; 组合体的画图和读图方法; 机件图样的画法; 尺寸标注基础知识; 轴测图等。
第2篇侧重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
于机械设计表达中,内容包括: 螺纹紧固件及常用件; 零件图; 装配图等。
第3篇侧重提高图形的表达基本技能,内容包括: 尺规作图和徒手绘图; 计算机辅助绘图及三维建模。
与本书配套的《机械制图习题集(非机类)》(第4版)同时出版。主教材和配套习题集均采用AR技术,提供大量配套的课程微视频和3D虚拟模型,以供读者更加直观、便捷地实现自主学习。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32~64学时非机类各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继续教育同类专业的教材及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举报: 01062782989, beiqinquan@tup.tsinghua.edu.cn。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机械制图 : 非机类 / 冯涓, 杨惠英, 王玉坤主编. 4版.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5. 9.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列教材). ISBN 9787302702993
Ⅰ. TH126
中国国家版本馆CIP数据核字第2025T6W939号
责任编辑: 苗庆波
封面设计: 傅瑞学
责任校对: 欧洋
责任印制: 沈露
出版发行: 清华大学出版社
网址: https://www.tup.com.cn, https://www.wqxuetang.com
地址: 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
邮编: 100084
社总机: 01083470000邮购: 01062786544
投稿与读者服务: 01062776969, cservice@tup.tsinghua.edu.cn
质量反馈: 01062772015, zhiliang@tup.tsinghua.edu.cn
印装者: 三河市龙大印装有限公司
经销: 新华书店
开本: 185mm×260mm印张: 19.75〓〓 字数: 476千字
版次: 2002年8月第1版2025年9月第4版印次: 2025年9月第1次印刷
定价: 65.00元
产品编号: 08973901
前言
本教材是在杨惠英、冯涓、王玉坤主编的《机械制图》(非机类)前3版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吸取读者意见进行修订而成。
本教材立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反映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新要求,体现了清华大学多年来在本课程中的丰富积累。先后于2004—2015年出版了教材的前版。自出版以来,被许多高等院校所采用,受到同行和使用者的广泛好评。2004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2003年获“中国工程图学学会教材奖”,2004年、2020年两次获“清华大学教材一等奖”。第2版和第3版分别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次修订,除保留前3版的特色外,根据机械制图课程内容特点,以及图学技术的发展,特别针对通识教育的要求,将教材进行进一步调整和充实。沿用第3版的篇章式组织形式,并充实教材内容。教材共分3篇: 第1篇“制图基础”侧重制图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第2篇“机械图样的画法”侧重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应用于机械设计的表达中; 第3篇“制图的基本技能”则从手工绘图、计算机辅助绘图与建模方面提高读者的图形表达能力。第1篇和第2篇可基本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第3篇内容可以穿插在前两篇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针对学生“听课易、做题难”的常见现象,并针对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新要求,在内容阐述上突出重点,抓住难点,通过丰富的典型例题,采用三维模型图与二维视图相对照,运用双色印刷,详细演绎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基本方法和绘图步骤,直观而形象,更有利于绘图与读图能力和空间想象、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大量增加了课程短视频、动画、3D模型等数字化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拓展了教材形式,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为读者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全书采用颁布的《机械制图》《技术制图》国家标准。
与主教材配套使用的《机械制图习题集(非机类)》(第4版)和多媒体教案同时进行修订,并提供习题集的三维模型文件和参考答案供授课教师和读者选用。
本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非机类32~64学时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也可作为继续教育同类专业的教材。
本次修订获清华大学本科教材建设项目资助,由冯涓、杨惠英、王玉坤主编,由冯涓负责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及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编者
2025年6月于清华园
目录
绪论
第1篇制 图 基 础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1.1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1.2投影法及其分类
小结
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点的投影
2.2直线的投影
2.3平面的投影
2.4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间的相对位置
小结
第3章基本体的投影
3.1体的三面投影——三视图
3.2基本体的三视图
小结
第4章平面与立体相交
4.1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4.2平面与回转体相交
小结
第5章立体与立体相交
5.1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5.2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
5.3多形体相交
小结
第6章组合体
6.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6.2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6.3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小结
第7章机件图样的画法
7.1视图
7.2剖视图
7.3断面图
7.4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7.5第三角画法简介
小结
第8章轴测图
8.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8.2正等轴测图
8.3斜二等轴测图
8.4轴测剖视图
小结
第9章尺寸标注基础
9.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9.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9.3尺寸标注的清晰布置
9.4一些常见形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小结
第2篇机械图样的画法
第10章螺纹紧固件及常用件
10.1螺纹的画法及标注
10.2螺纹紧固件
10.3键
10.4销
10.5齿轮
10.6弹簧
10.7滚动轴承
小结
第11章零件图
11.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1.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1.3零件的工艺结构
11.4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11.5零件的技术要
冯涓单位:清华大学职务、职称:北京工程图学学会理事、副教授性别:女年龄:54专业:机械工程学历:硕士研究领域:工程图学、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成果:发表论文多篇;精品课“机械制图”骨干教师,参加多项北京市、清华大学教改项目。主编(第二)《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入选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北京市精品教材和清华大学教材特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二等奖。
目录
绪论
第1篇制 图 基 础
第1章制图的基本知识
1.1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1.2投影法及其分类
小结
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点的投影
2.2直线的投影
2.3平面的投影
2.4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间的相对位置
小结
第3章基本体的投影
3.1体的三面投影——三视图
3.2基本体的三视图
小结
第4章平面与立体相交
4.1平面与平面体相交
4.2平面与回转体相交
小结
第5章立体与立体相交
5.1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
5.2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
5.3多形体相交
小结
第6章组合体
6.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及表面过渡关系
6.2组合体的画图方法
6.3组合体视图的阅读方法
小结
第7章机件图样的画法
7.1视图
7.2剖视图
7.3断面图
7.4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7.5第三角画法简介
小结
第8章轴测图
8.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8.2正等轴测图
8.3斜二等轴测图
8.4轴测剖视图
小结
第9章尺寸标注基础
9.1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9.2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9.3尺寸标注的清晰布置
9.4一些常见形体的尺寸标注方法
小结
第2篇机械图样的画法
第10章螺纹紧固件及常用件
10.1螺纹的画法及标注
10.2螺纹紧固件
10.3键
10.4销
10.5齿轮
10.6弹簧
10.7滚动轴承
小结
第11章零件图
11.1零件图的作用与内容
11.2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11.3零件的工艺结构
11.4零件尺寸的合理标注
11.5零件的技术要求
11.6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
11.7读零件图的方法与步骤
小结
第12章装配图
12.1装配图的作用与内容
12.2装配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
12.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
12.4装配图的尺寸标注
12.5装配图的零件序号和明细栏
12.6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12.7常见装配结构
12.8读装配图的方法与步骤
12.9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小结
第3篇制图的基本技能
第13章尺规作图与徒手绘图
13.1尺规作图
13.2徒手绘图
小结
第14章AutoCAD绘制工程图
14.1AutoCAD 2024简介
14.2图线的绘制和修改
14.3绘图辅助工具
14.4尺寸标注
14.5绘制工程图的步骤
小结
第15章SolidWorks构造三维模型
15.1SolidWorks 2024简介
15.2零件建模
15.3装配建模
15.4生成工程图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常用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附录B常用滚动轴承
附录C极限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