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又称《太公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时期,《六韬》被列入《武经七书》,成为武科举的需读教材,确立了其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正统地位。历代名将,如唐代李靖、明代戚继光均研习此书,将其视为军事实践的指导手册。16世纪《六韬》传入日本,开始走出国门,并于 18 世纪传到欧洲。 如今,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国文字。
《六韬》有六卷,共六十篇,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不仅包含兵法,还囊括了治国、治军、安民、御敌、立国等文韬武略,是一部集政治智慧、战略思维、人生智慧、管理艺术、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千古奇书。
《鬼谷子》又称《捭阖策》,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五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而且对每个领域的探讨和论述都较为深入,具参考意义。历来被人们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 因成书年代久远,书中思想及文字对现代人来说都极为生涩难懂。所以,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精髓,本版在编校整理时对字词做了详细精准的注释,生僻字做了注音,并配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
1、从周文王到CEO,解码帝王leader的人才管理密码。 《六韬?文师》以 "钓鱼喻治国",揭示 "以禄取人" 的现代管理智慧。当企业陷入 "996 内卷" 困局时,书中 "六守" 原则(仁、义、忠、信、勇、谋)可以转化为适合企业实操的科学评估体系,"将威" 篇 "杀贵大,赏贵小"助力员工破解职场 "画饼" 文化。周文王 "与天下共利"的理念,正对应现代企业 "共享经济" 的价值共创模式,有助现代企业打造不可替代的人才护城河。
2、社恐突围指南,鬼谷子教你玩转关系。 《鬼谷子?反应》的 "钓语" 技巧专治线上社交的"点赞之交","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指导读者如何通过兴趣共鸣建立深度连接。当跨部门协作遭遇 "部门墙",苏秦 "合纵六国" 的捭阖智慧启发您用 "飞箝" 术整合资源,通过 "量智能、权材力"实现职场破局,由 "社恐" 变 "社牛"。
3、AI 时代生存法则,用全胜战略破解职场焦虑。 即便在ai大行其道的当下,历经千年考验的兵家、纵横家思想在今天依旧充满思辨哲理,其中五花八门的兵法在如今也完全有用武之地,甚至能为ai时代的职场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神来一笔。掌握 "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智慧,让AI 成为独家职场助手!
4、超强的补习平台,和张良、诸葛亮、孙膑、庞涓、张仪、苏秦当同学,上大师课享丝滑人生!只用一本书的钱,就能学到成千上万报名费才能学到的情商大师课,还温馨附带实操办法,物超所值!
5、经典32开设计,方便收藏,拿在手中完全不累。精美封面配合书脊烫金设计,让它无论在哪个书柜里都是最靓的仔。
前言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为我们留下了太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历代的兵法论著即为一例。这些凝聚前人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思辨哲理的兵书,向来为兵家所重,尤其是那些五花八门的战术着实令人叹为观止,拍案称奇。
在古代的诸多兵书中,最广为人知的,当然要算春秋时期由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但要说到最早出名和最实用的兵书,则非《六韬》莫属。《六韬》又称《太公六韬》
《太公兵法》,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全书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主要通过文王、武王与太公的对话,论述治国、治军和作战的理论、原则,对后代的军事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六韬》都被誉为兵家圣典,被收录于《武经七书》。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到北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武经七书》被颁为武学经书。到16世纪,《六韬》传入日本,开始走出国门,并于18世纪传到欧洲。如今,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国文字。
《六韬》旧题为西周的姜子牙所撰,但真实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关于此书在早期的流传,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张良就是因为从黄石公那里得到了《太公兵法》,并熟练掌握其中所论述的策略,才得以成为刘邦最重要的谋臣,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卓著的功勋,真正做到了如黄石公所说的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六韬》不仅仅包含兵法,而且囊括了治国、治军、安民、御敌、立国等文韬武略。同时,这本书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中的许多军事理论,也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之上的,比如夫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等等。总之,这是一部集政治智慧、战略思维、人生智慧、管理艺术、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千古奇书。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价值,现代人可以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实现个人和事业的成功。
《鬼谷子》,又称《捭阖策》,一般认为由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鬼谷子先生所著,其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外交、谈判等诸多领域,而且对每个领域的探讨和论述都较为深入,具参考意义。
鬼谷子,失其名,或以为楚人,因隐居于颍川城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鬼谷子是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通天彻地,而且兼顾数家学问。在玄学方面,他善于预测,而且精确;在兵学方面,他善于排兵布阵;在纵横方面,他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在养生方面,他注重修身养性,祛病延寿。
民间盛传鬼谷子有四大弟子,分别是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司马迁在《史记·张仪列传》开篇就说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坐实了二人鬼谷子弟子的身份。但孙膑和庞涓师从何人,司马迁却语焉不详,只说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但后世学者多将二人归于鬼谷子门下。比如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他住鬼谷,也不计年数,弟子就学者不知多少,先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就中单说同时几个有名的弟子:齐人孙膑、魏人庞涓、张仪,洛阳人苏秦。
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政坛上最为耀眼的两颗明星,同时又是最为出色的两大外交家。苏秦身配六国相印,到处游说,联合六国共抗强秦,在世界史上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仪则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成为秦国的宰相,并最终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建立起来的六国合纵战略,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相比于纵横在政坛上的苏秦和张仪,孙膑与庞涓也毫不逊色,因为他俩后来都成了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讲的就是这对师兄弟的故事。尤其是孙膑,不但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扭转乾坤、名扬天下,而且在军事理论研究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孙膑兵法》,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与兵圣孙武的《孙子兵法》并称孙子,至今犹以兵圣两孙子的美称载誉中外。
能够培养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这样杰出的学生,可见鬼谷子的本领是多么高了。鬼谷子的教育风格,与那些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同,他是自己亲自编写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就是后来流传下来的《鬼谷子》和《本经阴符七术》。《鬼谷子》主要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则讲养神蓄锐之道。《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本经阴符七术》的前三篇主要阐述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则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以及如何运用内在的心智去处理外在的事务。
总之,在《鬼谷子》一书中,既有政治家的胸襟、谋略,又有外交家的纵横、雄辩,更兼心理学家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智慧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姜子牙(约前1128年前1016年),河内郡汲县(今安徽阜阳临泉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六韬》旧题为其所撰。
鬼谷子,失其名,或以为楚人,因隐居于颍川城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纵横家鼻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鬼谷子》旧题为其所著。
若水古社成立于2004年,正值青春好年华。20年来,团队秉承中式审美,奉献另类国粹,坚持在故纸堆里淘国宝,堪称新世界内老雕虫。由当今古典文学研究名宿、国学世家陈书良先生任学术总指导,同时聘请众多古籍专家为长期顾问。已校点、出版《瑜伽师地论》《王阳明全集》《曾文正公全集》《山海经校诠》《四大名著》《文心雕龙》《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史记》等数十种古籍类畅销经典,销路、口碑双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