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长期遭到严重误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此诗所写的焦仲卿、刘兰芝的悲剧,本是严重违背礼教的焦母和刘兄造成的,但自五四以来,最盛行的观点却是:造成这悲剧的罪魁祸首是礼教,全诗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揭露和控诉了礼教吃人的本质。这种归罪于礼教的观点得以流行不衰,反映的是完全不顾文本和时代的实际而以贴标签代替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的学风和作风,是盲目轻率地全盘否定礼教,否定传统伦理和传统道德规范,泼洗澡水时连同其中的婴儿也一同泼掉的学风和作风。本书就是向这种不正常、不健康的学风和作风说不,并用客观详明的分析证明,《孔雀东南飞》是痛陈违礼之害的诗作,而不是控诉礼教之恶的诗作。
另一方面,则是以明代学者张萱为代表的一些人指责刘兰芝违背礼教,认为她不值得同情。对此,本书也依据诗歌文本做了有力的批驳。
除此而外,书中还提出了好些很有价值且有意思的问题,读者可以看到,探析这些问题,大有利于开阔眼界和活跃思维,大有利于摆脱偏见和陋见,大有利于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和人物。
为帮助读者研读,本书又为《孔雀东南飞》作了补注和汇评。补注是对少许有遗漏和错误的通行字词解释予以补正,汇评则是提供古今名家、大家在诗篇整体把握和局部理解上的真知灼见。此外,本书还选了《孔雀东南飞》历代被用作典故加以咏叹、改写和仿写的二十三件作品,为这些作品作了注解,加了分析评说性的按语。这几项工作都是迄今还不曾有人做过的,目的是与前面的探析相配合,帮助读者多角度、多层面地阅读和思考。
本书特别针对长期盛行的不正常、不健康的学风和作风而发,相信读者心中自能评判其意义。同时,本书完全以诗篇文本和相关文献资料为据,内容丰富生动,可读性也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