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部分。 部分体用论,指出中国哲学起源于《尚书·洪范》和《 》经传,前者探讨的是世界的本体问题(认为洪范中五行是体),后者描述的是世界的运动状态。第二部分实体论,论述了从古希腊到当代的西方哲学中的实体思维方式,认为西方传统的实体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主客二分,古典哲学中康德的物自体理论和现代哲学中拉康的他者理论堪为其典型形式。第三部分价值论,认为马克思《共产党宣言》所阐发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狭义上是 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广义上是马克思主义为全人类勾勒的基本价值。第四部分关系论主要研究日本哲学家广松涉的关系主义思想范式。
邓习议,南京大学哲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东北大学访问研究员,中华日本哲学会理事,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日本广松哲学研究。主持 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著有《四肢结构论关系主义何以可能》,译有《黑格尔推理论与马克思价值形式论》《唯物史观的原像》《赫斯精粹》《资本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原因与理由的迷宫因由哲学》等。
序
前言
章 体用论
节 中国哲学的起源、精神和研究进路
第二节 《洪范》九畴的体用关系与明体达用
第三节 孟子义利观的困境和出路
第四节 因由哲学的形上之维
第二章 实体论
节 古希腊灵魂概念的三种功能与含义
第二节 广松涉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判及其克服
第三节 实体主义批判
第四节 拉康他者理论的隐性实体主义
第五节 唯心主义的三种形态
第三章 价值论
节 资本与社会的界限及过渡
第二节 价值的哲学上升之路
第三节 从异化论到物象化论
第四节 人学辩证法与异化论逻辑
第五节 《资本论》的广松式解读
第六节 文本学、构境论与认识论的问题
第四章 关系论
节 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问题
第二节 广松涉的关系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从脱亚人欧到脱欧人亚
第四节 四肢结构理论探源
第五节 广松哲学与唯识思想
第六节 广松哲学的意趣、结构与评价
第七节 广松涉与关系主义的潜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