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拉德·西格蒙德将杰罗姆·贝尔的创作分为三个阶段(1994-2004,2004-2009,2010-2016),他通过理论结合作品的严密论证,使我们清晰地看到贝尔从舞蹈话语的构建到对权力(制度)批判的转变。时间之外,本书作者也为我们理解杰罗姆·贝尔的创作提供了三把钥匙,即本书的三个副标题:舞蹈、剧场和主体,而主体又是贝尔所有作品的主旨与核心。通过将主体进一步区分为话语主体、知识主体、批判主体和冒险主体,作者从不同面向来剖析和揭示贝尔作品中的主体,他们是编舞(包括贝尔自己)、舞者、非专业表演者、残障人士,还有观众。贝尔的主体形成于剧场,这些剧场主体是本书探讨的重点。本书作者杰拉德·西格蒙德从结识杰罗姆·贝尔到此书的完成,持续关注贝尔的创作将近二十年,从90年代末到2016年当时的最新作品,他在现场观看了几乎每一部,有些作品甚至不止观看一次。他与贝尔以及其他艺术家、评论家或学者共同探讨贝尔作品中的问题,经过长年的思考和写作,才有了这本著作。
[德]杰拉德·西格蒙德
现任德国吉森大学应用戏剧研究系教授。撰写了大量有关当代舞蹈和剧场表演的文章,也是《威廉·弗塞运动中的思考》(2004)一书的编辑。出版《缺席:舞蹈的表演性美学》(2006)和《舞蹈、政治和共同免疫》(与 Stefan Hlscher 合作,2013)。
张渊
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主要从事剧场及当代表演艺术的策划、写作与创作。曾参与策划重写剧场史之中国当代表演艺术文献展《二O20年:整个世界变成了剧场》。
001 致谢
007 导论 我为黑匣子写作:杰罗姆贝尔与剧场
第一章 现代主体
025 舞蹈的媒介特异性:客观化舞蹈现代主义
027 由内而外:内在场景的创造
033 由外而内:动作的客观化
037 观看的难题:新的舞蹈接受模式
040 时间的难题:超越与持续
044 想象和记忆之间:重复
048 制度化与解放之间:新舞蹈
第二章 话语主体
069 剧场性与舞蹈
070 作者给出的名字(1994): 确立杰罗姆贝尔话语
078 艺术与审美之间:概念舞蹈
082 场域与非场域之间:空的舞台
086 泽维尔 勒 罗伊(2000): 作者 功能
095 物质性与意义之间:剧场性
第三章 知识主体
121 作为批判性范畴的缺席
122 《杰罗姆贝尔》(1995):缺席与现象学
132 《T 恤学》(1997):缺席与符号学
140 《最后的演出》(1998):缺席与解构
153 《精彩必将继续》(20002001):缺席与精神分析
173 《精彩必将继续 2》(2004):缺席与喜剧
第四章 批判主体
193 权力的配置:从团体作品到单人作品
197 《维罗尼卡 杜瓦诺》(2004)与《塞德里克 安德 里欧》(2009):言说主体
200 待在自己的位置上:主体化技术
205 解除屈从的批判性策略:巴特勒与福柯的美德
210 解除屈从的批判性策略:弗洛伊德的幻想
215 承认的批判性策略或空的回视
219 《卢茨 福斯特》(2009):一个舞蹈主体的喜悦
223 《皮谐 克朗淳和我自己》(2004):后殖民接触地带
第五章 风险主体
247 拿演出冒险:从单人作品到团体作品
249 《荣誉法庭》(2013):拿很多人冒险
259 《3Abschied》(2010):拿死亡冒险
265 《残障剧场》(2012):拿无差异冒险
284 《墓》(2016):拿机构冒险
第六章 后媒介时代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