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法国当代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写到:我们全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有些人享有的是同一种文化,这文化在一种不可估量的深度上仍然保留着这一遗产的标记,不论是以直接可见的方式还是以不可见的方式。这里他指的是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为此,不去阅读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而且越来越成为一个错误,一个理论的、哲学的和政治的责任方面的错误,他进一步呼吁:地球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知道与否,他们今天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伟大的思想光耀千秋,照亮后行人的道路。德里达的这段评论既适用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同样适用于孔子和孔子思想,适用于孔子留给我们的遗产。可以说,只要我们人类还没有实现孔子所矢志追求的大同社会,只要这个世界上怪力乱神依然大行其道,只要这个世界上仍然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孔子的幽灵们就与我们同在,与这个世界同在。
从公元前551年降生于中华大地到公元前479年泪别人间。孔子73年短短的一生,却已经深刻嵌入中国甚至世界人民精神生活和历史发展进程之中,虽然程度有差异,时间有先后,但其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是愈久愈深的。尤其在中国以及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亚国家和地区,孔子及其思想已经沉淀为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基因,牢牢地嵌入到中华子民以及一切倾慕中华文化的人民的精神心田之中,无论他们认识到与否、承认与否,都成为无可置疑的事实性存在。作为孔子遗产的直系继承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继往才能开来,为往圣继绝学,才能为万世开太平。我们一定要依照习近平同志的指示: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方位中,重新正视孔子,发掘和弘扬孔子思想中的精髓,弘扬孔子精神的精华,同时摒弃其不合时宜的局限成分,让它更好地为丰富和完善当今世界文化而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责任。
但是当我们打开汗牛充栋的历史书籍,由于时间的久远、记载工具的不完美以及历史的因缘际会等等原因,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孔子及其思想非常模糊混乱,孔子及其思想的真面目晦暗不明,它俨然已经被分化为无数的幽灵,或被高踞于至圣王侯教宗之显位,或被污为好色贪财迷官之贱徒,甚至集结为孔家店、孔教会,抛售起道德合格券、统治正当券和华夷认证券,如果孔子地下有知,会不会像马克思一样,引用海涅的话,喟然而叹: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实际上,呈现在我们后人面前的孔子及其思想,并没有本真的原态,而是透过无数的记录者、解读者、实践者甚至篡改者所加工的产品,这里龙种和跳蚤并存,这就是我们所接受到的遗产,这是一个有待澄清、整理和重新发掘的宝库。
自从西汉学者将孔子及其思想与谶纬之学结合,加以高度政治化之后,孔子及其思想厄运开启,被精神阉割之后献上祭坛,尊孔还是贬孔的思想问题巧妙地与尊王还是贬王的政治问题实现同构。这种奇特的结合一直延续到近代,直到新文化运动,有识之士才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口号,试图正本清源,还孔子一个本来面目,但是应者寥寥,社会上对孔子的认知和好恶,依然附从于对将其捆绑的王权制度的认知和好恶之下,所以同一个孔子,在尊孔者和贬孔者那里,可能天壤之别、大相径庭。顾颉刚指出:各时代有各时代的孔子,即在一个时代中也有种种不同的孔子呢(例如战国时的孟子和荀子所说的,宋代的朱熹和陆九渊所说的)。各时代的人,他们心中怎样想,便怎样说,孔子的人格也就跟着他们变个不歇。春秋时的孔子是君子,战国时的孔子是圣人,西汉时的孔子是教主,东汉后的孔子又成了圣人,到现在又快要成君子了。当代市场经济大潮之下,自然不会放过对孔子的粉墨装扮,甚至堂而皇之地赐孔子以丧家狗之高誉。无论如何,今天,在经历了对孔子千年来的顶礼膜拜和百年来的无情批判之后,作为七零后的我们,终于迎来了孔子及其思想与政治和神学脱钩的时代,我们终于可以冲破种种政治的标签和现实的阻力,可以客观地用第三只眼看孔子及其思想,这就是本书所想要做的工作。它无论褒贬,皆要做到:褒的有依据、贬的有道理,它致力于穿透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的雾霾及操作,通过透彻的认知和真心的评价,来汇报它所看到的真相,坦诚它所看到的价值。或许不够全面,或许所见浅薄,接受公评众论,接受批评指正。
本书主要从三方面看孔子:
其一,直面孔子其人。无论是被抬上神坛,还是被掘墓砸碑,孔子总被裹挟入各种艺术化、政治化的漩涡之中,无论被镀上金身,还是被涂满污泥,就孔子而言,都是破坏,都是伤害。让孔子回归孔子,让我们看清孔子,本书挑战围绕孔子的重重争议,力图还原一个自以为真实的孔子。直面真孔子,发现真孔子,这是我们首要的工作,也是我们期待的目标。本书不敢妄语唯我为孔,但言此亦是孔。
其二,直面孔子思想。陈独秀认为:历代民贼每每轻视儒者,例如,汉朝的高祖和宣帝,然而仍旧要尊奉孔子,正是因为孔子尊君的礼教是有利于他们的东西,孔子之所以称为万世师表,其原因亦正在此。陈先生此言但见其一,不见其二,确实,两千年来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动机把各式各样自己想要的思想强加于孔子,让孔子为他们背书,但是这些真的是孔子的思想吗?陈先生只看到统治者对孔子思想的利用,却没有看到老百姓对孔子思想的认同,如果没有芸芸大众对孔子思想的认同,统治者即使利用孔子思想,又能有什么效果呢?孔子思想之被利用的和受尊崇的部分,是不是应该区别对待?孔子是儒家的祖师爷,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挂在儒家旗号下的千奇百怪的思想都等于孔子思想。老师当然对学生有影响,但是老师也没有义务对数以万计的学生的思想负责任,所以我们要责权分明,把孔子思想和儒家诸子思想做必要的分离,正如我们不能因为看见黄河中下游河水浑浊甚至断流而断言黄河源头一定浑浊,而将末流的问题完全归罪于源头。实际上,黄河源头是清澈见底的。
其三,分析孔子及其思想对现当代中西方的重要影响和价值。此为大课题,需专著探究。本书仅仅着眼于三点进行探讨:一是孔夫子与新文化运动错综复杂的关系。二是孔子思想乘桴浮于海,对当代西方启蒙思想的深刻影响。三是孔子思想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政治、经济、道德以及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以及我国对孔子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此部分重点在于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揭示孔子对21世纪的中国以及21世纪的世界的价值性存在,以创造性发掘和弘扬以孔子思想为重要内容的中国智慧,为应对和解决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18世纪,当西方现代化高歌凯进的时候,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清醒地指出:就思辨的科学而言,欧洲较为优越;可是在实践哲学方面,换言之,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与政治,我们实不足与中国相比拟(这是一种忍耐的屈辱)。因为中国民族在可能范围内,相互团结以实现公共的安全与人类的秩序。这与他国的法律相比较,其优劣当不可同日而语。对于人类的害恶,由人类自身所发生的,返还到人类自身。所以人心如狼的谚语,在中国永不适合。我们的愚昧,使我们沉沦于不幸之中,同时我们自身,又创造了苦难。如果理性是一副清凉的解毒剂,那么中国民族便是首先获得此药剂的民
族。莱布尼兹的弟子沃尔夫进而指出,如果经过深刻的研究,便会觉得一切道德政治,都不能与中国人的原则相比拟。在孔子的著述中,固然有方法论上的缺点,同时也缺乏欧洲人那样的雄辩。可是我们如果能够了解他们的原则,同时辨别他们的目的,即地上的政府与天上的政府相似,建立于坚固不动的原则之上,那么,便可以发现他们的见解是最深刻的,他们的思想是最崇高的。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为莱布尼兹的论断做了注脚。
20世纪末,当日裔美国人福山洋洋得意地喊出历史已经终结的宣告的时候,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醒他关注马克思的幽灵的存在,而中国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则以其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穿透力,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主宰世界的是西方文化,这是事实,谁也无法否认。但这只能是一时的现象。西方人轻视东方文化,实出于民族偏见。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轻视东方文化,则是短见。如果看问题能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则能看到事实的真相。这个真相是什么呢?季羡林先生指出:我说,自21世纪起,东方文化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完全铲除或者消灭西方文化,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违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的做法是继承西方文化在几百年内所取得的一切光辉灿烂的业绩,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把全人类文化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者,21世纪的今天什么在被终结,什么在冉冉升起,世界人民都看得见。当代中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要继续激活本民族博厚恢宏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吸收现代西方文化的一切光辉灿烂的业绩,开创出福佑本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新文化,实现大同社会和共产主义的光辉理想。
目 录
CONTENTS
第一编此亦为孔子
第一章野合即野居,孔子不是庶孽............. 003
一、究竟如何解读此处的野合一词 / 004
二、孔子为何不知父墓所在,孔母为何讳而不告 / 018
三、孔子如何看待出身问题 / 022
第二章束脩是拜师礼仪,孔子不收学费................ 024
一、对三种解释的质疑 / 025
二、儒服委质因门人 / 031
三、文献上的见证 / 035
第三章孔子见南子,无关风月............................ 037
一、子见南子是否真有其事 / 038
二、子见南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 039
三、子见南子的新解读 / 043
第四章女子与小人难养,孔子也为育子忧.................. 056
第五章周游列国,孔子不是丧家狗.................... 073
一、孔子与丧家狗之由来 / 073
二、孔子与周游列国 / 077
第六章政者正也,孔子诛而未杀少正卯.................... 086
一、《荀子·宥坐》不可能全部都是后人伪造,应予以批判性吸收 / 089
二、《史记》关于子诛少正卯的记载大体可信,不可一删了事 / 092
三、刘向、刘歆是子诛少正卯向子杀少正卯版本转化的关键人物 / 094
四、王充《论衡·讲瑞》关于子诛少正卯,纯属臆测 / 099
第二编孔子亦如是思
第七章 亲亲须以礼,亲亲不必相隐........................ 105
一、从原始材料看,孔子未支持亲亲相隐 / 105
二、史料表明,孔子也能包容亲亲不相隐 / 107
三、从逻辑上看,孔子不赞成亲亲相隐是直的蕴涵命题 / 109
四、孔子如何看待亲亲相隐 / 110
五、关于亲亲相隐章句的情境想象 / 112
第八章何谓忠恕?.................................. 121
一、试说冯文的论证 / 121
二、忠恕之道同仁道 / 125
三、一以贯之之道 / 128
第三编孔子与现当代
第九章兴国学,圆中国梦................................ 135
第十章乘桴浮于海,孔子的那些异邦追随者................ 142
一、勤学好问,学贯中西 / 142
二、精心领会中西文化,努力实现中西合璧,创造新文化 / 144
三、精译中西经典、建立研究学院、组建学术团体,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 146
第十一章百善孝为先,厚植家国情怀...................... 151
第十二章忠恕之道可解西方自由主义之锁.................. 157
第十三章孔子去污名的艺术与启示.................... 164
第十四章大哉孔子...................................... 170
一、孔子发现和树立完整的人的六个层面 / 172
二、孔子提出六言,发现六能,弘扬六德,人皆可为仁人 / 176
三、孔子提炼出以仁为主体的人的道德体系和以礼为核心的社
会体系(内圣外王) / 178
附 录
《史记·孔子世家》勘误四则
一、关于孔子的出生及其姓名 / 185
二、关于孔子周游列国之前的仕途及去鲁周游的原因 / 189
三、关于孔子周游列国的路线图 / 193
四、《孔子世家》中令人质疑的礼遇 / 196
后语缘起缘续..........................................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