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千年扬州梦
扬州千年梦,相当难写,原因有三:
第一,历史上的扬州和今天的地级市扬州不是一个概念。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宏大的行政传统中一直有着天下九州的说法,将偌大的中国划成了九个大州。作为九州之一,扬州包括了今天南京、苏州、南昌等大都市。这也导致了文人墨客笔下繁华的扬州很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中的扬州便可能是代指今天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都市群,和乾隆皇帝所谓的下江南是一个概念。而今天的扬州市,只是一个人口不到五百万,主城区人口一百万的江北二线城市。它的古城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下,显得有些渺小。我们几乎无法从那些脍炙人口的辞章中、动人心弦的传说里,找寻到今天扬州那特别的小小身影。
第二, 扬州很不幸。扬州附近有几座更大规模的名城。这里的名城代表便是苏州和南京。挨着名城也就算了,要命的是和名城的关系还非常近,这要放在生物学上,没准就是一个属的扬州的园林和苏州的园林除了专业人士,一般人怕是很难看出其中区别,扬州的小桥流水完全可以成为苏州小桥流水的拍摄地,起码我在之前的那份工作中没少干这事。东关街和观前街,都是大运河沿岸的历史聚落。而南京则更加过分,两地方言虽不同但相通,饮食习惯大差不差,总有一种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画风。在我读大学期间,我的外地朋友中搞不清广陵和金陵谁是谁的比比皆是。觉得反正名字都带陵,大差不差。
第三,也是扬州最大的缺憾,那就是没有一张足够涵盖整个城市发展历史的名片。这一点还是拿南京来对比。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早在秦始皇时期还没有建立像样的城市时,就有了虎踞龙盘的帝王气。虎踞龙盘,江南形胜,这八个字就是南京基因最深处的密码,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到终结了君主制的孙中山,都这么形容南京。有了原始代码,开枝散叶,欣欣向荣,叶兆言先生的《南京传》便有了主心骨,有了方向标。
那扬州的历史名片是什么?有人说是盐商,但是抱歉,扬州商业繁荣,盐业发达,只占了历史的很小的篇幅;有人说是大运河,确实,中国运河第一城的名头扬州当之无愧,但是运河沿岸城市一共三十多座,运河城市的名头和四大古都的名头比起来,还是弱了一点。徜徉在古扬州街头,从瘦西湖到大明寺,从三湾运河的绵延不绝到蜀冈盛景的奇崛多样,看过后真的很难像对南京一样,对扬州这座城市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我称之为城市文化的底色。
但是《千年扬州梦》不得不写,原因也有三。
第一, 扬州是运河首城,运河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史籍中,便和扬州联系在一起了。欧阳修等人编纂的《新唐书》卷二十六中有这样一句话:开成二年夏,旱,扬州运河竭。意思是,在唐朝的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这一年的夏天,发生了大旱,扬州的运河枯竭了。可能欧阳修本人没有意识到把运河作为历史名词搬上中国历史的这个行为,会对后来造成多么大的影响。而扬州则荣幸地成了这个词最初的陪伴者。
我认为这是偶然,但是某种程度上也是必然。在837年的这次大旱中,欧阳修等人唯独挑中了扬州,挑中了这座江北的小城,必有其内在的逻辑和原因。
第二, 扬州面孔甚多,不写可惜。今天的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诗词歌赋斗百篇,盐晶银花差可拟,烟花柳巷城中现。带着一点文气、一点诗气,甚至还有一点暧昧气息。但是这也是隋唐之后,特别是明清以后扬州的面孔,而在这之前大段的历史中,扬州有霸蛮之气、英武之气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豪气,这一点和湖南比较类似。同一座城市,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拥有截然不同的城市气质,这一点是很罕见的。
第三, 扬州需要看清来时的路,才能展望未来的图。扬州城在历史上是要塞,也是商都;是前沿阵地,也是一代国都;是繁华甲天下的世界名城,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明日黄花。今天的扬州,似乎再一次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在这个路口,我们回望过去,无疑能给现在一些启示和一些思路。
那历史中的扬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我翻阅史书,似乎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扬州,是伟丈夫的天堂,是野心家的乐园。不要误会,伟丈夫和野心家在这里并没有褒贬的意思,他们都是有梦想的人,为了梦中的明天而奋斗。对,扬州实际上是一座梦想之城,这里的梦想可以是赫赫战功,也可以是白银万两,甚至还可以是夺权篡位。人类最为原始的欲望,在这座小城中争相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戏剧,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直到今天。这些伟丈夫野心家中,有的我们时刻怀念,有的被我们遗忘,有的甚至遭受了骂名,但是他们的痕迹永远留在了这座江北小城中。让我们揭开历史的面纱,把他们的故事重新变得鲜活。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