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讨论了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的历史背景及其向牙周刮治的转变。提供了最新的关于龈下微生物群与免疫炎症反应之间双向关系的研究。通过全面回顾文献,对不同牙周治疗器械进行了比较,包括超声和手工器械的效率及疗效差异。在本部分内容中最有价值的是发生了以去除牙面沉积物为目的的思维模式的转变;解释了在牙周治疗中要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超声器械。也讨论了其他治疗方法,例如龈下喷砂、激光刮治。此外,还提出了患者评估和种植体维护,以便将理论融入实践。
第2部分增加了新的内容,也是超声器械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气溶胶管理。首先,对气溶胶及其可能造成疾病传播风险的证据进行概括。其次,解释了为保证超声技术安全、有效的使用,需要净化气溶胶。最后,编者讨论了在超声治疗时会影响气溶胶颗粒捕获的各种因素。
第3部分探讨了超声治疗的医-患体位这一主题,引入了更多关于实施安全、实用的人体工程学的新内容。对
在辅助装置下进行超声治疗的医生,以及在没有辅助装置下进行超声治疗的医序 xiii生的体位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供了图片。此外,考虑到身体、头部、手指支点的放置以及高通量吸引装置的使用,本章还对超声器械握持与临床医生直接、间接视野的关联进行了说明。提供了左利手和右利手术者在对口腔6个区段治疗时的体位照片。
超声器械成为全世界口腔医生最常使用的器械,是牙周治疗从刮治和根面平整(SRP)向超声牙周刮治转变
的基础。SRP是用刃状器械去除牙根面牙石和牙骨质(目前认为这个治疗目标不再合理),而超声牙周刮治的目的是在破坏和去除菌斑生物膜的同时保存牙齿结构。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贯穿全书的核心内容。超声器械的原
理和使用与手工器械完全不同,本书全方位地为如何正确使用超声进行牙周刮治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本书旨在提供牙周超声治疗相关的全面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初级教程,帮助进行超声治疗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实际教学;调整教学课程,以适应当前以循证为基础的牙周刮治术的治疗方法。本书与牙科临床医生的整个职业生涯息息相关,可提高他们对超声刮治治疗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闫福华
南京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医学院
附属口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
口腔医学会第七届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
医师协会第五届口腔医师分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
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聘医学专家、江苏省双创计
划引进人才。十三五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5
版副主编,十四五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6版主
编。 陈 斌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专业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口腔
医学会第一届口腔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京市十三五青年卫生人才。《口腔疾病防治》
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等杂志审
稿人。林 江
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口腔科主任、口腔教研室主任,教
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Forsyth研究
所访问学者/博士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口腔
保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
常务委员兼口腔学组召集人,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至
第六届、第八届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
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口腔专科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经济开发区口腔质量控
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顾亚亚
常州市天宁区红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
红梅口腔医院)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医疗美容
主诊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省口腔医学会第
一届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基
层医疗与慢病管理委员会委员。
第1部分基本概念1
第1章 牙周病的治疗1
第2章 使用不同器械进行牙周刮治的比较19
第3章 种植体的维护29
第4章 患者评估44
第2部分超声技术67
第5章 超声器械67
第6章 超声工作尖的设计和选择87
第7章 气溶胶管理108
第3部分临床应用119
第8章 超声治疗操作技术119
第9章 超声治疗的医-患体位142
第10章 超声治疗技术模块173
第11章 超声牙周刮治病例解析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