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考古广西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左江花山岩画是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壮族先民骆越人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两岸的陡峭崖壁上绘制的艺术作品,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东南部区域内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的反映祭祀生活的岩画群。本书从考古的角度出发,系统介绍花山岩画的调查研究概况、绘制者情况、作画方法、图像内涵及花山文化的发展,全方位展示这一史诗级的历史画卷,还原战国到东汉时期骆越先民在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精神世界等方面的生活场景,以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左江花山岩画,共同保护与传承好这一伟大的人类文化遗产。
※史诗级历史画卷,解码骆越文明的精神图腾:穿越两千年的赭红密码,重现战国至东汉时期骆越先民祭祀、征战、渔猎的鲜活场景。岩画中高达3.58米的巨型人像、神秘铜鼓与蛙形图腾,不仅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崖壁艺术群,更承载着骆越人对自然与祖先的虔诚信仰。本书以考古视角深度解析蹲式人形符号体系,揭开河神祭祀、巫术仪式背后的文化密码,展现壮族先民与左江共生的生存智慧。
※多学科融合,破解千年技艺与时空之谜:从赤铁矿颜料配方到悬崖作画技艺,本书结合碳十四测年、民族学考据与岩画图像学,还原骆越人如何绘就百米绝壁的惊世壮举。通过战国铜鼓纹饰与岩画场景的互证,精准锁定岩画年代脉络,破解色彩千年不褪图像组合规律等未解之谜,为世界岩画研究提供中国范式。
※古今对话,激活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书中收录数十幅高清岩画特写与复原图,展现传统写意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跨时空共鸣。从鬼影祭祖的宋代文献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旅实践,本书既是一部骆越文明的考古档案,更是一把开启岩画研学、艺术创作与民族认同的钥匙。
陈紫茹,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考古、藏品研究及博物馆展陈策划。参与左江花山岩画申遗项目考古发掘多项。
杨清平,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考古领队,中国考古学会、百越民族史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广西史前考古、青铜时代考古、民族考古及左江花山岩画研究。
车静,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考古和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