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企业管理者转型的关键切面从技术骨干晋升为管理者的第一年。面对带人比做事更难的困境,许多新晋管理者在角色转变中跌跌撞撞。本书创新性地提出12周·12个关键跃变路径模型,通过12项实战任务,帮助管理者完成从执行者到引领者的系统成长。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引入AI管理导师,以AI陪练的方式参与每一周的管理训练,打破传统学习的割裂感与空转现象。每章均配有真实案例、可实践工具、任务打卡与AI引导对话,让学习从知道走向做到,并最终长成。
《跃变者手册:AI导师陪你12周完成管理进化》专为新晋管理者打造,独创的90天跃变成长路径陪你走过管理者跃变之路!每周一个管理训练帮你攻克一个又一个新晋管理者常见转型困境,搭配真实案例、AI导师陪练、实用工具/模型辅助,为成长赋能,手把手教你从执行者蜕变为团队引领者,告别纸上谈兵,让管理能力落地生长!
自 序
从技术骨干到合格管理者,是一段必须经历的成长旅程。
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走进会议室,身份不再是一个埋头苦干的技术人员,而是一名刚刚上任的管理者。记得当时的我,手中握着的是晋升通知,心中藏着无数困惑和焦虑:我能带好团队吗?我是不是应该亲自把控每一个细节?如果下属出了问题,我是不是要负责到底?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有幸在不同类型的组织中担任管理与领导职务,也亲历了无数新晋管理者的迷茫、跌倒与成长。而今天,作为一名管理顾问兼AI创业公司的领导者,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快速变化的组织环境中,从技术骨干走向合格管理者已不再是一种职位上的转变,而是一种认知上的跃变、心态上的蜕变和能力上的重塑。
一、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反复观察到一个现象:很多技术能力强、业务能力突出的员工,在成为管理者后,反而陷入高绩效员工的诅咒中他们越是优秀,就越难放下亲力亲
为的习惯,越难以从个人贡献转向团队带动。
你手中的这本书,不是讲台上的管理理论集锦,也不是用来快速翻完的畅销励志书,而是一份真正为新晋管理者量身定制的12周成长陪练手册。
你不是在阅读一套理念,而是在走过一段任务驱动、行动反馈、AI陪练交织而成的成长旅程。
我们以12个关键转变为主线,把新晋管理者从个人贡献者向团队管理者的全过程拆解,对应 12周,每周一个关键转变,每一个转变背后都有真实的挑战、隐性的经验、科学的工具,还有AI陪练互动作为新型辅导支持。
二、你会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
如果你刚刚晋升为管理者,书中每周的任务会带你完成一次结构化转变;
如果你已是经验丰富的团队负责人,这些内容将帮助你反思自己的管理习惯;
如果你是企业学习发展负责人,你可以用这套模型为组织建立更系统的新晋管理者培养机制;
如果你正在拥抱AI时代,这本书将带给你AI导师制的全新启发和实操方法。
只要你
每周读懂一个关键转变;
每周练一次核心管理任务;
每周用AI陪练一次管理行为。
90天后,你会惊讶地发现:
你不再事必躬亲,而是能带领团队推进任务;
你不再被动等待指令,而是主动设定目标;
你不再被情绪带着走,而是能引导他人达成共识。
三、怎样用好这本书?
这本书的使用方法,有三个关键词:读、练、变。
1.读:带着问题阅读,理解12个关键转变
管理成长从来不是抽象的,成为合格管理者也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由一连串具体转变组成的过程。本书拆解出新晋管理者在上任的前 90天必须完成的 12个关键转变,每一个转变都来源于真实工作挑战、典型行为困境和隐性经验总结。
你只需要遵循每一章的节奏、每一节的任务内容逐步推进。
每一章 = 一个核心任务领域(如自我管理、团队管理)。
每一节 = 一个具体转变路径(如从自己干到赋能团队)。
建议阅读方法:从第一章读起,每周一章,每节一练。不要跳读,也不要追求快速读完,因为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2.练:用任务模型训练自己,在实战中突破认知
书中配有推荐行动和工具图示,但这不是对知识点的总结,而是新晋管理者每天工作的行动指南。真正的管理能力不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你能否在会议中组织团队、能否在冲突中引导对话、能否在目标中激发团队。
每周你将完成以下练习:
明确一个关键管理行为的目标;
对照任务标准,执行一次在岗练习;
与AI管理导师进行对话模拟,提升表达与引导能力;
记录关键反思或团队反馈,用于优化下一步行动。
你不必在短时间内成为完美的管理者,但你可以每天都比昨天更好一点。练习,是把书中内容变成你自己的必经之路。
3.变:用AI陪练 反思机制,激发管理成长飞轮
你可能担心:我知道问题在哪儿,但就是改不过来。其实,那是因为你没有一面练习的镜子来帮助你看清行为的细节,也缺乏即时反馈机制。
本书内嵌的AI导师陪练示例和AI智能体二维码正是为此而生。通过AI角色模拟,你可以:
预演沟通、授权或会议,降低试错成本;
复盘某次失败的管理尝试,找到真正的盲点;
训练表达方式和提问逻辑,提升带团队的影响力。
AI是未来,更是当下。作为能师高徒AI平台的创始人,我更相信:AI不应该取代管理者,而应成为每一个管理者的成长教练,为管理者带来持续陪伴、即时反馈与个性化支持。
附录中还提供了:
管理者常见的24坑AI任务陪练工具清单AI任务陪练记录表管理者常用工具推荐清单AI任务陪练对话精选。
它们将帮助你构建一套可复制、可落地、可持续培训的管理成长飞轮模型。
总之,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旅程,一段从我很能干到我能带人干的旅程。本书不是给天生的管理者准备的,而是给那些想要改变、愿意练习、乐于从实践中成长的人准备的。
我愿与你同行。
文/周瑞
2025年7月
周 瑞
能师高徒AI平台创始人,首席顾问。企业管理学在读博士,专注于Mentoring和AI Agent技术,著有《四元八步脑友好型课程设计》《能师高徒导师制项目设计与运营》《辅导的逻辑成为导师型管理者》,译著《全脑体验如何运用脑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提升培训效果》,曾为多家大中型企业提供培训咨询与AI智能体服务。
段竹颖
韬钰咨询高级合伙人,资深顾问。EMCC(欧洲导师与教练协会)认证导师(EIA Practitioner)、认证团队教练(ITCA Practitioner)。拥有20余年世界500强企业品牌营销与管理经验,在导师制、人才培养项目的设计、开发和交付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沈 芸
20余年销售培训赋能经验,四元八步脑友好型课程设计认证讲师。在AI赋能、培训体系搭建及课程设计、领导力落地执行等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目 录 CONTENTS
CHAPTER 1 破茧·开启自我管理的觉醒引擎
第一节 从个人贡献者到团队管理者 / 004
第二节 从独立事务执行到高效时间分配 / 013
第三节 从情绪被动反应到情绪主动管理 / 020
CHAPTER 2 锻造·构建任务管理的掌控力场
第一节 从完成任务到设定目标学会看得远、定得准、拆得清 / 030
第二节 从自己行动到决策共识学会让团队想一起、定一起、干一起 / 038
第三节 从个人执行力到集体执行力 / 045
CHAPTER 3 协同·激活团队管理的运行机制
第一节 从独立作战到团队协作构建协同能力,打造高绩效团队的起点 / 056
第二节 从技术沟通到管理沟通 / 065
第三节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冲突冲突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它成为成长的契机 / 072
CHAPTER 4 驱动·点燃持续成长的内驱火种
第一节 从个人技术成长到管理能力提升从我很能干到我能带人干 / 084
第二节 从被动学习到自我驱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认知飞跃 / 090
第三节 从个人提升到团队成长一个人的优秀,不如一群人的卓越 / 096
CHAPTER 5 跃变·12 周重塑之旅
第一周 不再亲力亲为,而是点燃他人潜能 / 106
第二周 管理者不是更忙的人,而是时间分配的设计师 / 108
第三周 掌控情绪,不被情绪掌控 / 113
第四周 学会设定目标,才能真正走上管理之路 / 118
第五周 从我决定到我们一起定,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 122
第六周 你不是替团队冲锋的人,而是打造会冲锋的团队的人 / 127
第七周 不是你一个人胜利,而是团队一起打胜仗 / 131
第八周 说话的内容不只有怎么做,还要有为何做和做到什么程度 / 135
第九周 管理者不是看见冲突的人,而是拆解冲突的人 / 140
第十周 不再只是强个人,而是一个带队者 / 144
第十一周 成长的主导权,从此掌握在你手中 / 149
第十二周 让成长,不只属于你自己 / 153
CHAPTER 6 精进·成长飞轮持续运转
第一节 管理成长的12步转变:从执行者到赋能者的系统跃变 / 162
第二节 构建你的管理者成长飞轮模型:从一次转变到持续进化 / 166
第三节 制定你的90天管理成长计划:从知到行,从行到变 / 172
附录
附录一 管理者常见的24坑 / 180
附录二 AI任务陪练工具清单 / 181
附录三 AI任务陪练记录表1 / 182
附录四 AI任务陪练记录表2 / 183
附录五 管理者常用工具推荐清单 / 185
附录六 AI任务陪练对话精选 / 188
后记献给正在转型路上的你/221
韬钰咨询跃变背后的陪伴者/223
AI 专属顾问小韬/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