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大量文献研究和对中国港口经济腹地的调研,总结归纳港口经济腹地的定义、分类、形成条件,以及港口辐射力内涵,对港口辐射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完善,在系统评述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港口腹地范围界定方法模型进行全面评述。结合现实背景和港口经济腹地发展趋势,研究构建基于港口辐射力的腹地划分模型和港口市场份额划分模型,并以东北三省和辽宁沿海港口为研究对象,开展港口经济腹地辐射力范围测算、交叉腹地港口市场份额测算等实证研究。
大力发展内河运力,大力发展港口经济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港口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RCEP协定的全面实施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构建,中国港口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港口经济腹地的动态演变和港口辐射力的持续提升,不仅关系到港口自身的竞争力培育,更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中国港口发展呈现出若干新特征。一是港口群协同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各港口在功能定位、业务布局等方面需要更精准的腹地支撑;二是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完善,港口腹地范围呈现向纵深腹地拓展、交叉腹地更加普遍的趋势;三是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深入推进,对港口辐射力的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四是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港口需要更科学地评估其市场竞争力。上述新形势新要求促使传统港口腹地研究方法面临革新需求,亟需构建更加科学、精准的分析框架和技术手段。
本书立足于港口运输规划与管理、空间计量学和大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理论,系统开展了中国港口经济腹地与辐射力的创新研究。研究团队基于大量文献研究和对中国港口经济腹地的调研,通过理论探索、方法创新和技术研发,创新性地提出港口辐射力指标体系,定量揭示了港口辐射力与各类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强度,并由此研究提出了“两阶段港口腹地划分模型”及相关实证研究;此外,研究团队基于港口多维数据融合治理与动态可视化展示技术,成功开发了“港口辐射力分析系统”和“港口市场份额分析系统”专业应用系统软件,实现了从数据采集、特征分析、模型运算到分析结果可视化展示的全流程智能化分析,极大提升了研究效率和成果应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包括:港口与航运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管理者,区域经济与产业规划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交通运输与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本书共分为六章,采用“理论研究—模型方法—智能技术—实证测算”的研究框架,系统呈现了港口腹地与辐射力研究的完整知识体系。第一章为概述部分,从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现状出发,阐明研究背景和意义,全面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详细介绍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提炼主要研究结论。第二章聚焦港口腹地划分的影响因素,科学界定港口腹地的概念内涵和类型特征,系统分析我国港口布局的空间格局,深入探讨港口自身条件、腹地发展条件、港口与腹地联系等关键影响因素。第三章致力于港口辐射力指标体系的构建,遵循综合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的原则,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详细介绍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权重确定方法。第四章重点研究港口腹地划分模型,在评述现有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两阶段划分模型,并详细阐述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路径。第五章聚焦港口腹地划分智能分析决策技术,系统探讨在“港口辐射力分析系统”和“港口市场份额分析系统”应用系统软件研发中如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治理、动态可视化展示等技术,实现港口辐射力与市场份额的智能化分析。第六章以辽宁沿海港口为典型案例,应用前述理论和方法开展实证研究,分析腹地经济特征和港口发展现状,运用两阶段模型进行腹地划分,提出促进港口与腹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毕珊珊,女,1987年8月。毕业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交通规划、交通发展战略、水路运输经济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全国沿海与内河LNG码头布局方案研究》《环渤海地区液化天然气码头重点布局方案研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海上运输通道及支点研究》《海南省综合立体网规划纲要》《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交通强国战略研究》等多项省部级项目。
第一章? 概述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3
1. 关于港口腹地互动关系的研究综述 ……………………………… 3
2. 关于港口腹地划分方法的综述 …………………………………… 4
3. 关于港口腹地划分的最新进展 …………………………………… 7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9
第四节 主要结论 ……………………………………………………… 11
第二章? 港口腹地划分影响因素分析 ……………………………… 12
第一节 港口腹地定义及分类 ………………………………………… 12
1. 定义 ………………………………………………………………… 12
2. 分类 ………………………………………………………………… 13
第二节 沿海港口服务腹地重点货类运输情况 ……………………… 14
1. 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 ……………………………………………… 15
2.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 ………………………………………… 15
3.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 …………………………………………… 16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 ………………………………………… 16
2 中国港口经济腹地及港口辐射力研究
5.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 …………………………………………… 17
第三节 港口腹地范围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17
1. 港口因素 …………………………………………………………… 18
2. 腹地因素 …………………………………………………………… 18
3. 港口与腹地联系因素 ……………………………………………… 19
4. 其他因素 …………………………………………………………… 19
第三章? 港口辐射力指标体系构建 ………………………………… 21
第一节 构建原则与步骤 ……………………………………………… 21
1. 港口辐射力的内涵 ………………………………………………… 21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2
3.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23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 ………………………………………………… 25
1. 指标体系初步确定 ………………………………………………… 25
2. 指标体系筛选 ……………………………………………………… 35
第三节 指标计算方法 ………………………………………………… 39
1. 港口因素a ………………………………………………………… 39
2. 腹地因素b ………………………………………………………… 43
3. 港口与腹地的联系c ……………………………………………… 44
第四节 定权方法选取 ………………………………………………… 45
1. 层次分析法 ………………………………………………………… 46
2. 熵权法 ……………………………………………………………… 46
3. 组合赋权 …………………………………………………………… 47
第四章? 港口腹地划分模型研究 …………………………………… 48
第一节 现有港口腹地划分模型评述 ………………………………… 48
1. 空间分析类模型评述 ……………………………………………… 48
2. 经济调查类模型评述 ……………………………………………… 50
3. 数学物理类模型评述 ……………………………………………… 53
4. 理论结合类模型评述 ……………………………………………… 65
5. 小结 ………………………………………………………………… 66
第二节 两阶段腹地划分模型构建 …………………………………… 68
1. 构建思路及模型优势 ……………………………………………… 68
2. 基于港口辐射力的腹地划分模型 ………………………………… 72
3. 基于市场份额的混合腹地划分模型 ……………………………… 74
第五章? 港口腹地划分智能分析决策技术研究 …………………… 78
第一节 港口腹地划分数据治理集成关键技术 ……………………… 78
1. 港航腹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降维、整备与稽核技术 ………… 78
2. 港口竞争力“评价—跟踪—测算”全链条数据知识图谱 ……… 81
第二节 港口腹地划分可视化展示关键技术 ………………………… 84
1. 港口腹地划分三维动态图谱理论模型 …………………………… 84
2. 港口竞争力时空可视化展示GIS平台技术架构 ………………… 86
3. 多维时空数据可视化展示方案 …………………………………… 90
第六章? 辽宁省沿海港口腹地划分实证研究 ………………………… 95
第一节 腹地基本情况 ………………………………………………… 96
1. 东北腹地经济发展现状 …………………………………………… 96
2. 东北腹地综合运输发展现状 ……………………………………… 99
第二节 辽宁省沿海港口基本情况 ………………………………… 101
1. 地理位置 ………………………………………………………… 101
2. 辽宁沿海港口发展历程 ………………………………………… 101
3. 港口运营状况 …………………………………………………… 103
4. 各港基本情况及发展重点 ……………………………………… 108
中国港口经济腹地及港口辐射力研究 1校 文前.indd 3 2025/7/2 10:56:03
4 中国港口经济腹地及港口辐射力研究
5. 港口的地位与作用 ……………………………………………… 110
第三节 辽宁省港口的腹地划分 …………………………………… 112
1. 基于港口辐射力的腹地划分 …………………………………… 112
2. 基于市场份额的混合腹地划分 ………………………………… 132
附录? 相关论文集 ……………………………………………………… 144第一章? 概述 ………………………………………………………………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1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3
1. 关于港口腹地互动关系的研究综述 ……………………………… 3
2. 关于港口腹地划分方法的综述 …………………………………… 4
3. 关于港口腹地划分的最新进展 …………………………………… 7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9
第四节 主要结论 ……………………………………………………… 11
第二章? 港口腹地划分影响因素分析 ……………………………… 12
第一节 港口腹地定义及分类 ………………………………………… 12
1. 定义 ………………………………………………………………… 12
2. 分类 ………………………………………………………………… 13
第二节 沿海港口服务腹地重点货类运输情况 ……………………… 14
1. 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 ……………………………………………… 15
2.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 ………………………………………… 15
3.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 …………………………………………… 16
4.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 ………………………………………… 16
2 中国港口经济腹地及港口辐射力研究
5.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 …………………………………………… 17
第三节 港口腹地范围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17
1. 港口因素 …………………………………………………………… 18
2. 腹地因素 …………………………………………………………… 18
3. 港口与腹地联系因素 ……………………………………………… 19
4. 其他因素 …………………………………………………………… 19
第三章? 港口辐射力指标体系构建 ………………………………… 21
第一节 构建原则与步骤 ……………………………………………… 21
1. 港口辐射力的内涵 ………………………………………………… 21
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22
3. 指标体系构建步骤 ………………………………………………… 23
第二节 指标体系构建 ………………………………………………… 25
1. 指标体系初步确定 ………………………………………………… 25
2. 指标体系筛选 ……………………………………………………… 35
第三节 指标计算方法 ………………………………………………… 39
1. 港口因素a ………………………………………………………… 39
2. 腹地因素b ………………………………………………………… 43
3. 港口与腹地的联系c ……………………………………………… 44
第四节 定权方法选取 ………………………………………………… 45
1. 层次分析法 ………………………………………………………… 46
2. 熵权法 ……………………………………………………………… 46
3. 组合赋权 …………………………………………………………… 47
第四章? 港口腹地划分模型研究 …………………………………… 48
第一节 现有港口腹地划分模型评述 ………………………………… 48
1. 空间分析类模型评述 ……………………………………………… 48
2. 经济调查类模型评述 ……………………………………………… 50
3. 数学物理类模型评述 ……………………………………………… 53
4. 理论结合类模型评述 ……………………………………………… 65
5. 小结 ………………………………………………………………… 66
第二节 两阶段腹地划分模型构建 …………………………………… 68
1. 构建思路及模型优势 ……………………………………………… 68
2. 基于港口辐射力的腹地划分模型 ………………………………… 72
3. 基于市场份额的混合腹地划分模型 ……………………………… 74
第五章? 港口腹地划分智能分析决策技术研究 …………………… 78
第一节 港口腹地划分数据治理集成关键技术 ……………………… 78
1. 港航腹地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降维、整备与稽核技术 ………… 78
2. 港口竞争力“评价—跟踪—测算”全链条数据知识图谱 ……… 81
第二节 港口腹地划分可视化展示关键技术 ………………………… 84
1. 港口腹地划分三维动态图谱理论模型 …………………………… 84
2. 港口竞争力时空可视化展示GIS平台技术架构 ………………… 86
3. 多维时空数据可视化展示方案 …………………………………… 90
第六章? 辽宁省沿海港口腹地划分实证研究 ………………………… 95
第一节 腹地基本情况 ………………………………………………… 96
1. 东北腹地经济发展现状 …………………………………………… 96
2. 东北腹地综合运输发展现状 ……………………………………… 99
第二节 辽宁省沿海港口基本情况 ………………………………… 101
1. 地理位置 ………………………………………………………… 101
2. 辽宁沿海港口发展历程 ………………………………………… 101
3. 港口运营状况 …………………………………………………… 103
4. 各港基本情况及发展重点 ……………………………………… 108
4 中国港口经济腹地及港口辐射力研究
5. 港口的地位与作用 ……………………………………………… 110
第三节 辽宁省港口的腹地划分 …………………………………… 112
1. 基于港口辐射力的腹地划分 …………………………………… 112
2. 基于市场份额的混合腹地划分 ………………………………… 132
附录? 相关论文集 ……………………………………………………… 144
港口腹地互动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一般而言,港口腹地指港口周围的内陆区域,货物在该区域配送,或自该区域收集以运往其他港口。在传统观念中,港口腹地被认为是一个区域概念,指对港口经济有影响的大部分业务所在的或产生大量货源的地理区域。港口与内陆腹地连接的有效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事实上,港口与内陆腹地联系越紧密,港口经济区域扩大的潜力越大。
国外对于港口方面的研究开始较早。1934年,德国学者高兹(Kautz)发表了《海港区位论》,指出港口区位选择不仅要考虑海洋和海岸位置,还要考虑其腹地条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巴顿(Patton)、威格德(Weigend)和摩根(Morgan)通过研究指出了腹地对港口的重要性,表明腹地对港口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对港口和区域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指出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并提出了空间经济发展模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学者对港口的研究有了新的进步,研究对象由单个港口到区域整体,研究方向由陆向腹地到海向腹地。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港口间腹地竞争的影响因素时,扩展了对劳动力、港口可达性、铁路通达性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使得研究的范围扩大,考虑的相关因素增加,从而使研究的结果更准确
。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航运业的发展得到了极大提高,港口竞争也更加激烈,学者们对港口与铁路运输腹地协作方面进行研究,认为随着经济和技术的进步,腹地范围将会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