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回应为何建构、怎么建构及如何应用新型创造性道德教育观为核心线索,主张大学道德教育应兼顾社会关切与个性尊重、规范传递与创造培养
王颖,法学博士,现为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绪论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特征 第一节 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具有政治性特征 第二节 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具有科学性特征 第三节 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具有整体性特征 第四节 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具有层次性特征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共同规律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第二节 学生成长规律 第三节 科学知识发展规律 第四节 有机联系规律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的现实启示结语参考文献附录 附录一 建党百年学校思政课课程设置政策文件一览 附录二 建党百年学校思政课课程名称变化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