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学史上,19世纪是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兴起于18世纪的小说在19世纪登堂入室,真正成为一种能够与诗歌、戏剧鼎足而三的独立且严肃的文学体裁。随之而来的是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度繁荣以及一大批文学巨匠的诞生,这些作家以极大的勇气直面本国困境与时代弊病,对现代社会的成就与矛盾,以及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卑鄙与高尚、堕落与抗争进行了全景式的书写,将文学提升到了一种包罗万象的新高度。
余斌、胡蔚、毛尖、王斯秧、董强、马凌、乔修峰、石一枫、毛亮、陈以侃、 刘文飞,11位国内一流的学者、作家和译者,深度剖析经典的19世纪文学巨著,带领我们重返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的精神世界,展现这些站在新旧时代门槛上的创作者如何力促文学的转型与创新,如何以虚构笔法介入现实问题,从而在书写与叙事发生重大变革的新时代,激活文学正典的当代生命力。
与同系列的前两本书《12堂小说大师课: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12堂小说大师课II:谁在书写我们的时代》相比,本书涉及的作家和作品显得更为古典和传统,在时间上距离当下的读者也更遥远。但也正是因为古典和传统,这些作家均具有不证自明的权威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的作品早已脱离了纯文学领域,扩散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着大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本书所选的主讲人不仅专业知识过硬,而且文笔较好、思想活跃,既能够运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专业知识对作家的创作手法、作品的思想内涵进行细致深入的解读,同时也能够跳出专业的框架,从被正统文学史忽视的细节和局部入手,挖掘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与当代社会互动的可能性。引言和各讲都体现出了每位作者鲜明的个人特质,读者在领略各位经典作家之风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各位作者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余 斌 学者、作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胡 蔚 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毛 尖 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王斯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长聘副教授
董 强 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法语系博雅特聘教授
马 凌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书评人
乔修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石一枫 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借命而生》、中篇小说《世间已无陈金芳》、译作《猜火车》
毛 亮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陈以侃 作家、译者
刘文飞 翻译家、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人文社科学部主任
引 言
为什么说19世纪是文学的正典时代? 余斌
第一讲
歌德:德国文化精神的代表 胡蔚
第二讲
简·奥斯丁:婚姻诗学的开拓者 毛尖
第三讲
司汤达: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 王斯秧
第四讲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缔造者 董强
第五讲
爱伦·坡:19世纪哥特小说代言人 马凌
第六讲
狄更斯:用放大镜看世界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乔修峰
第七讲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文学的巅峰 石一枫
第八讲
亨利·詹姆斯:书写美国文明的核心价值 毛亮
第九讲
奥斯卡·王尔德:伪装成段子手的天才 陈以侃
第十讲
契诃夫:小说与戏剧中的人间诊断 刘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