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千余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构建了互补互证的文献资源体系,为建立兼具古典性与当代性、中国性与世界性的中国文学阐释学提供了坚实的史料基础。书中揭示了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区别于西方文学阐释学的独特性,强调了以应用为导向的中国文学阐释学对世界文学阐释学的重要贡献。通过分析不同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所蕴含的中国语境中国方法与中国价值,本书实现了对中国古代、西方及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现代化、本土化与中国化阐释为从当代中国文学阐释学通往一般文学阐释学提供了方法路径。
以中国语境、中国方法、中国价值之范式,提供融合古典与当代、中国与世界的一般文学阐释学新路径。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
入选成果经过了同行专家严格评审,代表当前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水平,体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学术创造力,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组织出版。
谷鹏飞,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基础理论、文学阐释学、海外汉学。出版《美国〈文心雕龙〉研究史料整理与翻译研究》等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等多项课题。
导论
第一节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问题的义界
第二节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的地方性与世界性问题
第三节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学术史概览
第四节文学阐释学中国范式的基本内容
第五节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现代化阐释中的中国范式
第一节阐释语境:现代化阐释范式的出现与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的身份转化
第二节怎样阐释:坚守民族性,抑或走向现代性
第三节好的阐释:文学阐释学作为民族性与现代性想象
第二章 西方文学阐释学本土化阐释中的中国范式
第一节 阐释语境:本土化阐释范式的出现与西方文学阐释学的身份转化
第二节 怎样阐释:还原西方性,抑或走向中国性
第三节好的阐释:文学阐释学作为在地化与世界性的身份认同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中国化阐释中的中国范式
第一节阐释语境:中国化阐释范式的出现与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学的身份转化
第二节 怎样阐释:普遍原理,抑或具体实践
第三节好的阐释:批判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实践阐释
第四章 谁在阐释:阐释共同体范式
第一节人民与作为文艺政策、文艺制度的阐释共同体
第二节 以文学理论教材身份出现的阐释共同体
第五章中国范式与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的重建
第一节 重建的起点:中国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阐释学的基本经验
第二节 重建的方法:方法论、价值论与本体论的统一
第三节 重建的目标:辩证实践的中国当代文学阐释学
第四节 标识性形态:阐释论与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
第五节 紧迫的现实:人工智能(AI)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第六节 结语:一种包含人工智能文艺作品的中国文学阐释学建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