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子女并不会在孩子成年后就结束,但养育方式确实会发生改变。家长常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当孩子上大学、开始职业生涯、寻找伴侣以及需要经济支持时,我应该在他们的生活中参与多少?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的成长节奏与过去截然不同,这是一本专为有二三十岁成年子女的父母撰写的养育指南,也适合新手父母提前了解未来亲子关系的演变过程,做好心理准备与角色转变。
斯坦伯格博士深入探讨了许多有关养育成年子女的问题,包括你是否以及如何参与孩子的大学教育,孩子长大后应该搬出去住还是继续在家里长住,如何表达你对其另一半的看法,当你不赞同他们抚养自己孩子的方式时该怎么办,以及如果你想为他们买房提供资金支持,应该设定哪些界限。本书场景式解答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共性问题,比如:你什么时候应该直抒己见,什么时候应该缄口不言?你如何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否迷失了方向?当孩子选专业、找工作时,你是否应该帮忙以及怎么帮更合适?如果你的孩子和一个你认为有危险的人在交往,你该怎么办?你们夫妻俩过去几年一直在经济上帮助已经成年进入社会的孩子,但帮到什么时候才算合适?如何帮助成年子女度过心理上的困难时期?
本书为成年子女的父母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与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他们在充满挑战的时代拥抱温暖且深厚的亲密关系,平衡彼此的独立与依赖,缔结更加和谐、坚固的亲子纽带。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迟结婚、生育,甚至长期依赖父母经济支持。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而多元。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今天的家长不同以往、今天的年轻人不同以往、我们对青年期的科学认知不同以往,以及现在这个时代也不同以往。
《养育是一生的课题》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斯坦伯格所著,旨在探讨亲子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家长如何调整和成年子女的关系。书中强调,在现代社会中,家长的角色已不再仅仅是养育者,尤其是在子女进入成年后,家长如何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填补国内养育图书市场关于家长养育是一生的课题这一领域的空白。
斯坦伯格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案例,阐述了现代家长与成年子女之间可能遇到的挑战。今天的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子女的生活,而年轻人也因为教育和经济因素,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融入成年角色。他探讨了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调整预期,尊重成年子女的自主权,同时避免过度干涉,以促进双方的和谐。
书中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案例,帮助家长理解如何与成年子女建立健康的沟通方式,如何支持子女度过人生的转折期,尤其是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应对策略。斯坦伯格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帮助家长在空巢期后,继续在情感上支持和关心子女,同时维护自己和子女的心理健康。
总体来说,这本书通过细腻感性的语言帮助家长理解如何与成年子女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避免过度干涉,同时又能在适当的时刻给予支持,是一本非常值得家长阅读的作品。
[美]劳伦斯·斯坦伯格(Laurence Steinberg),知名心理学家,美国天普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杰出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心理学会和心理科学学会院士,美国青少年发展领域知名专家。在亲子关系与心理发展领域拥有近50年的研究、教学和写作经验。多次受邀参加《CBS 早间新闻》《早安美国》等电视节目,经常做客《纽约时报》《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并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今日心理学》等知名媒体撰稿。著有《与青春期和解》《不是青春惹的祸》《青少年心理学》等。
目录
第一章家长角色的转变
时代不同了 /003
家长的角色不同以往 /013
调整你的预期 /014
尊重子女的自主权 /020
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030
第二章 共同成长
缄口不言,还是直抒己见? /035
处理自己的不良情绪 /042
建设性地解决争议 /047
如何处理与伴侣的意见分歧 /052
第三章 精神健康
青年期的人容易情感脆弱 /061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069
寻求心理帮助 /075
照顾好自己 /085
子女与家长的关系疏离 /089
第四章 教育
大学教育是否值得? /101
适度参与子女的大学教育 /104
离校回家暂住 /115
第五章 财务问题
提供经济支持 /127
财政大权 /132
协助子女买房 /137
讨论你的个人财务状况 /145
第六章 恋爱与婚姻
子女的性取向 /155
子女对伴侣的选择 /162
婚礼成员问题 /167
子女的亲密关系如何影响与家长的关系 /171
与子女的伴侣相处 /175
帮助子女处理与伴侣的矛盾 /182
第七章 迷失与坦途
我的子女是否迷失了方向? /191
长年毕不了业的学生 /194
对择业举棋不定 /201
长年单身 /211
搬回家住的成年子女 /218
第八章 如何做好祖父母
如何帮助新手父母 /229
避免为子女的育儿方法出谋划策 /235
与孙子孙女相处 /244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总结 /253
展望未来 /258
致谢 / 267
参考文献 /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