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史铁生编的四本散文小集,原名为《去来集》《无病集》《断想集》《有问集》。这四个书名,都来自史铁生,不是我的创造。细想起来,去来无病断想有问,似正是他一生(或许是二十一岁以后的一生)愿与行的概括与表达。
现在要再版这四本书,改用史铁生的文章标题作为书名,曰《设若有一位园神》《无病之病》《好运设计》《诚实与善思》。这样命名,仿佛作者直接面对读者,省去中间环节,明白顺畅,交流无阻。
2010年编了一本《我与地坛》。那年的最后一天,新出版的样书和史铁生离去的消息一同到来。作者远行,读者却多了千千万万。作品的力量由此更加勃发,就如同作者的生命无限延续。失与得以这样一种形式相伴,令做书的人悲欣交集。
读史铁生,绝少意识到是在读一个坐轮椅的人。常常想到的是,如果四十年前那场灾难没有降临,他还会成为作家吗?有一句很温暖的话说,上帝关了一扇门,就会打开一扇窗。我想,上帝也许并不关门,可也未必开窗。
诚实、善思,乃人之首要,史铁生的根本其实就是这两条。它们像两扇通透豁亮的窗户,放阳光进来,让空气流通。打开这两扇窗,想着是举手之劳,做起来说不定还要挣扎一番。史铁生写于十年前的《诚实与善思》,现在读来,仿佛新作。他的很多文章,长篇短制,都是常读常新。希望这四本小书,能为读者打开阅读史铁生之窗,从这里读下去,了解他的人生和思想,丰富自己。
史铁生开始写作的时候,我正在大学读书。每当他有了新作,常常由我的同学拿到班里来讨论我的同学也是他的同学。他们一同去陕北插队落户,在黄土高原上流下青春的汗与血;史铁生二十一岁那年,又是他们把他抬出病房,和他一起摸索不能走路的人生。那一代人之间血肉相连一般的情谊,年轻的人们怕已难体会。而那时刚刚开蒙的我,后来成了他的一个责任编辑因缘际会,并不全是偶然。
杨 柳
2024年10月
史铁生(19512010),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插队,三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散文《我与地坛》《好运设计》《病隙碎笔》;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