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女词人,她以天才的文学创作,作品的无穷魅力,确立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但是这样的才女是在怎样的家庭养成的呢?她和赵明诚是如何伉俪情深的呢?晚年面对国破家亡,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本书从书香门第、少女时期、伉俪情深、屏居青州、两处闲愁、仓皇南渡、再嫁风波、凄凉晚景八个方面,详细勾勒了李清照既幸运又多难的一生。
金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引言
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是男性作家呼风唤雨、演示身手的主宰史。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极端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里,众多才华横溢的女性被默默吞噬,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又叫人十分无奈的社会悲剧。茫茫黑夜里,却偶尔有几颗流星划过长空,留下闪烁耀眼的光芒,为无数低眉顺眼、逆来顺受的女子谱写出光辉的一章。李清照,便是这寥寥的几颗璀璨流星中最光彩照人的一颗。
宋代文人对李清照就已经拳拳服膺。王灼说:若本朝妇人,(李清照)当推词采第一。(《碧鸡漫志》卷二)朱彧说: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萍洲可谈》卷中)历代众多心高气傲的文人墨客更是倾倒于她的卓越才华。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沈去矜词论)将李清照与后主李煜、诗人李白相提并论,推崇至极,无以复加。清代执文坛牛耳者王士禛,也自豪地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二安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花草蒙拾》)李清照俨然为婉约词的宗派大师。其他赞美之词,比比皆是。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李易安词风神气格,冠绝一时,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妇人能词者,代有其人,未有如易安之空绝前后者。(陈廷焯《云韶集·词坛丛话》)易安跌宕昭彰,气调极类少游,刻挚且兼山谷。篇章惜少,不过窥豹一斑。闺房之秀,固文士之豪也。才锋大露,被谤殆亦因此。自明以来,堕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骏。(沈曾植《菌阁琐谈》)李清照以其天才的文学创作、无穷的艺术魅力,确立了自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王僧保作《论词绝句》总结说:易安才调美无伦,百代才人拜后尘。比似禅宗参实意,文殊女子定中身。(《古今词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