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路内全新长篇力作 胸有山水 道路宽宽 当当自营图书
定 价:69 元
路内全新长篇力作,深沉回望历史。一辆车,满载着一个特殊家庭,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路云和月。小说以司机路承宗与妻子周爱玲从抗战烽火到改革开放时代横跨五十载的生死相守为主线,辅线铺展收养五个孩子温情与欢笑交织的往事,以一个特殊家庭的冷暖悲欢折射出半个世纪中国的变迁,见证着个体命运与时代史诗的磅礴共振。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路内全新长篇力作
一辆车,满载着一个特殊家庭,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路云和月
行的途中循本意,路的尽头是自己
看不清前路,依然可以掌握手中的方向盘
真正联结我们的,不是血缘,而是彼此的诚与真
人活着大部分时间都是走一条已知的路,反反复复走。
一辈子,找条回家的路,走很久,看见自己站在前面。
驶过人生的长路,便成山水
道路阻且长,此行多珍重
未到达或已错过的场景
《山水》写作谈
路内
我母亲给我讲述那些耳闻目睹的故事时,曾经提过一件有意思的。说是西哈努克亲王在七十年代访华,到苏州时,车队上了主干道,有一白衣女子抱一个小娃在大街中央走着,竟不避让,封街的人也不驱赶,就看她这么走了一段路,消失了。我母亲在街边远远望见,多年后回忆起来,说那女子气质真好,傲气而优雅,小娃干净漂亮,像梦一样。
我经常会看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觉得他把那个年代的中国拍得很好,色调和运镜都是大师级的,但其中仍存在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偏移。可能是因为它过度的纯净,那里面的人物身上没有任何故事,也没有态度,也没有情绪。他们被导演凝固在了胶片中。
与之相反的是在大量的故事中,情节和修辞呈现出了一种绝对的关联性。与历史相依存,寻求抽象与具象的意义,或是深深地纠缠于现世的生活逻辑中,或是浑身缀满了既定而繁琐的象征物。在写《山水》这部小说时,这些技术上的障碍也同样出现,不太能避开。我希望它们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小说写作总是面临两难,一种是凝固,一种是勾连。作者最终的选择,似乎并不全是写作方案决定,也和他天然的风格有着莫大的关系。构思《山水》之初(那是十年前了),我总是想着我母亲讲的这个场景,既没有凝固为一个意义透明的画面,也没有与其他情节发生关联,像传奇又可以立即消散掉,是傲气的,也是谦逊的,是醒目的,也是宽忍的。我总觉得,这除了是一种小说美学,也可以借鉴为人生态度,尽管它有点镜像感。
......
小说家,七十年代生人,著有小说《少年巴比伦》《慈悲》《雾行者》《关于告别的一切》等。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奖年度小说家、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GQ》中文版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人物等奖项和荣誉。其作品《少年巴比伦》《慈悲》曾被推介翻译为英、法、德、意等语种。
目录
第一 章 拦惊马 / 1
第二 章 话前尘 / 28
第三 章 合家欢 / 58
第四 章 周爱玲 / 90
第五 章 枯山水 / 123
第六 章 父与子 /165
第七 章 看山水 / 193
第八 章 文武道 /227
第九 章 往年事 / 275
第十 章 新中国 / 303
第十一章 满江红 / 413
第十二章 欢乐英雄 /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