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屋手记》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以自己在苦役营的切身经历为基础写成的纪实文学。作者以虚拟主人公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再现了苦役营生活的真实场景,刻画了牢狱中的众生相,为世人展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死屋画面。《死屋手记》出版后引起了轰动,引发了对人性及社会问题的一系列思考。
- 陀思妥耶夫斯基代表作
- 资深翻译家臧仲伦全译本
- 随文附经典插图,插图专色印刷,人物形象精准展现
- 赠详细人物表,俄文人名详注,阅读无压力
- 赠精美藏书票
- 封面特种纸精装,磨砂质感 烫金工艺,16开大开本,精美排版,畅快阅读
引言
在西伯利亚的一些边远地区,在草原、群山或者难以通行的森林间,间或会碰到一些小城,人口不过一两千,全都是木屋,状颇难看,有两座教堂一座在城里,另一座在墓地,这些小城不像是城市,倒像是莫斯科郊区好一点儿的乡村。这些小城通常官吏成群:县警察局局长、陪审员和其他各种小官吏。一般说,在西伯利亚,虽然气候寒冷,但是在此当差倒也春意盎然,其乐融融。这里民风淳朴,并不搞自由主义;遵循的全是牢不可破的、千百年来奉为圭臬的老规矩。理所当然地扮演着西伯利亚贵族角色的官吏们,或者是世居本地的西伯利亚人,或者是从俄国内地,大部分是从两个京城来的外地人,他们是被那不计入俸额的额外薪俸、双倍的差旅费和令人神往的前程吸引来的。他们中那些掌握了人生秘密的人,几乎总是在西伯利亚留下来,其乐融融地扎根本地。后来他们就在这里开花结果,结出了丰硕、香甜的果实。但是另一些看事肤浅、不善于洞察人生秘密的人,很快就对西伯利亚厌倦了,懊恼地自责:他们何苦到西伯利亚来呢?他们迫不及待地等待法定的三年任期届满,因此任期一满就立刻张罗着打请调报告,返回家乡,临走时还大骂西伯利亚,嘲笑西伯利亚。其实他们失算了:不仅从做官当差的观点看,甚至从其他许多方面看,西伯利亚也是块人间福地。这里气候宜人;有许多非常富有和热情好客的商人;有许多家境十分殷实的异族人;有像玫瑰花一样盛开、德行异常高超的小姐们。野禽满街飞,会自动撞到猎人的身上来。香槟酒可以开怀畅饮。鱼子酱美不胜收。收成更是好上加好,有些地方常常是春播一斗谷,秋收万担粮……总之,此乃一片沃土。只要善于利用,而在西伯利亚的人们是懂得物尽其用的。
就在这样一座安居乐业、心满意足的小城里(城里的居民也十分可爱,该城在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遇到了一位名叫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戈良奇科夫的流放此地的移民,他出身俄国内地,原来是世袭贵族兼地主,后来因杀妻罪成了一名二类苦役流放犯,十年苦役期满后,他便移居К城,在那里老老实实、默默无闻地度过自己的余生。话又说回来,他其实是在城郊的某个乡登记落户的,但却住在城里,为的是可以教孩子们读书,聊以谋生。在西伯利亚的城市中,常常可以遇到一些流放来的移民充当家庭教师的事;人们并不嫌弃他们。他们主要教授法语,法语在人生舞台上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他们来教法语,那在西伯利亚的边远地区,人们就会对法语一窍不通了。我头一回与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邂逅,是在一位为官多年、官声很好而又热情好客的伊万·伊万内奇·格沃兹季科夫家,他有五位千金,年龄不等,前程似锦。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教她们法语,每周四次,每节课三十戈比银币。他的外表引起了我的兴趣。此人脸色苍白,面容消瘦,人还不老,三十五岁上下,瘦小而又孱弱。他总是西装笔挺,永远十分整洁。如果您同他交谈,他总是聚精会神而又非常注意地看着您,彬彬有礼地听着您说的每句话,仿佛在思索,仿佛您给他出了道难题,或者想探听他的什么秘密似的。最后他总是清楚而又简短地回答您的提问,但是因为他回答时太字斟句酌了,使您不知为什么突然感到怪别扭似的,闹到最后,连您也巴不得谈话快点结束。当时,我曾向伊万·伊万内奇打听过他的情况,因而得知,戈良奇科夫生活检点,品行端正,否则伊万·伊万内奇也不会请他来教自己的女儿了。但是他又说他为人十分孤僻,不愿抛头露面,很有学问,博览群书,但又极少开口。总之,想要跟他畅谈,那是相当困难的。有人硬说他是个十足的疯子,虽然又认为,说穿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缺点,连城里许多德高望重的人也对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关怀备至,说他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可以写写呈文什么的。有人认为他在俄国内地肯定有不少亲戚,说不定甚至并非等闲之辈。但是大家也知道,自从流放到这里来以后,他就毅然断绝了同他们的一切交往,一句话,自暴自弃。再说,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他的身世,知道他在婚后的头一年就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他杀人是出于忌妒,然后又主动自首(这就大大减轻了对他的刑罚)。人们总是把这类罪行看作是一种不幸,并对此深表同情。但是,尽管如此,这怪人还是执拗地躲着一切人,只在教课的时候才在人前露面。
......
作者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级心理描写大师,就国际影响力而言与列夫·托尔斯泰难分轩轾。代表作有《罪与罚》《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译者简介:
臧仲伦(19312014),江苏武进人,著名文学翻译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俄语系研究生班,历任北京大学俄语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历时数十年辛勤笔耕,臧仲伦翻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作品,此外,他还译有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俄罗斯经典作家的作品,与巴金合译有赫尔岑的《往事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