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旅游产业韧性进行了多维度探索分析,从相关概念、指标体系、时空演化、障碍因素、趋势预测、提升路径等方面提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旅游产业韧性研究框架,并基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四个维度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揭示了我国旅游产业韧性在整体层面、省域层面,以及基于各维度视角的时空演化特征,同时,通过识别主要障碍因素并进行趋势预测,提出针对区域差异化的旅游产业韧性提升路径。
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提升其韧性刻不容缓。《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时空演化及提升路径研究》一书极具价值。它构建了系统的旅游产业韧性研究框架,从多维度展开深入剖析。基于四大能力维度指标体系,揭示我国旅游产业韧性时空演化特征,识别障碍因素并预测趋势,提出差异化提升路径。书中研究方法科学,数据详实,结论显示我国旅游产业韧性总体提升但存在区域差异。此书为旅游产业韧性研究拓宽视野,也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参考,是旅游领域研究者、从业者及政策制定者不可错过的佳作。
旅游产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同时也逐渐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将旅游产业打造成更包容、可持续且有韧性的产业,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所需。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与挑战,提升其应对风险的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旅游产业韧性,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但目前学术界关于旅游产业韧性及其提升路径的研究成果仍有不足。因此,本书尝试构建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分析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我国省域旅游产业韧性的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识别抑制其提升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针对性的提升路径,以期拓宽旅游韧性领域的研究视野。本书按照旅游产业韧性概念理论梳理分析框架提出评价体系构建水平综合测度时空演化分析障碍因素诊断趋势预测分析路径政策优化的基本思路展开。首先,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对韧性、经济韧性、产业韧性和旅游产业韧性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和说明。其次,在充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发展概况;基于 Martin4R理论,讨论旅游产业韧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评价及分析框架。再次,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中国旅游产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 20112021 年的数据,采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借助改进的 TOPSIS 模型对 31 个省级行政区的旅游产业韧性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揭示中国旅游产业韧性在整体层面、省域层面,以及基于各维度视角的时序演化特征;基于自然断裂点法、趋势面分析法、Dagum 基尼系数法、Kernel 核密度估计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标准差椭圆法,对各省域、各维度的测度评分进行分级聚类,并展开全局趋势面、空间异质性、空间格局演化、空间聚集性和空间方向分布特征的阐述与分析。*后,引入障碍度模型和 ARIMA 模型,分别从静态、动态角度发,探查影响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影响各省域韧性提升的具体障碍因子,对中国旅游产业韧性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而后提出基于总体的和基于抵御能力、恢复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各维度的提升路径,以及产业韧性提升的政策及保障。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1 年中国旅游产业韧性值总体呈波动提升态势,但低韧性省域仍占较大比重,且存在一定的两极分化情况。空间上整体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其发展水平差异主要来源于东部与其他区域间的差距,近年来差距有所缩小;分布呈空间正相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冷热点上形成了以长三角为核心,从东南至西北方向递减,呈现俱乐部趋同现象;空间方向性逐渐减弱,发展水平的空间差距缩小。从障碍度均值切入,20112013 年,按影响程度排序,恢复能力>抵御能力>重构能力>更新能力,且省域在各能力中产生*大抑制作用的因子基本一致,依次为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旅行社营业收入、外商投资企业数和专利申请受理量。此外,各区域应在总体路径导向下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释放消费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引进外商投资、加强人力资源培训、挖掘创新潜力、培育智力资本等针对性举措,提升旅游产业韧性,从而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本书共分为十章,由孙振杰负责设计框架和统稿定稿,刘丽华、王晓静协助处理和校对书稿。各章撰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李佳颐、孙振杰撰写;第二章由刘丽华、李佳颐撰写;第三章由李佳颐、孙振杰撰写;第四章由李佳颐、刘丽华撰写;第五章由李佳颐撰写;第六章由刘丽华、李佳颐撰写;第七章由杨丹撰写;第八章由李佳颐、王晓静撰写;第九章由王晓静撰写;第十章由李佳颐撰写。本书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部分成果,得到河北经贸大学长城文化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笔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力图呈现理论综合性和实践指导性,但由于研究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希望得到广大专家、读者们的批评指正。书中引用和参考了大量学者的相关研究文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孙振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兼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河北经贸大学农文旅融合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河北省高等学校旅游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旅游经济、旅游产业融合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高层次人才资助项目等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20余篇,研究成果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第一章 绪论 1第一节 研究背景 1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3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5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9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11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18第三节 理论基础 28第三章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分析及评价框架 36第一节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发展概况 36第二节 旅游产业韧性的分析及评价框架 42第四章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47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7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缺失处理 52第三节 测度过程及结果 54第五章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时空演化分析 61第一节 时空演化分析的方法 61第二节 旅游产业韧性的时序演化分析 68第三节 旅游产业韧性的空间演化分析 74第六章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障碍因素探究 91第一节 障碍度模型概述 91第二节 障碍因素静态分析 95第三节 障碍因素动态变化特征 100第七章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趋势预测 110第一节 ARIMA 模型 110第二节 旅游产业韧性演变趋势分析 113第八章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的提升路径 120第一节 旅游产业韧性的总体提升路径导向 120第二节 旅游产业韧性的分维度提升路径设计 121第九章 中国旅游产业韧性提升的政策及保障 126第一节 落实产业发展政策 126第二节 完善旅游发展设施 131第三节 提升旅游产业韧性的保障 139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44第一节 研究结论 144第二节 研究展望 147主要参考文献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