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在线课程舰船原理配套教材,以水面舰船为主、兼顾潜艇,系统介绍舰船几何形状、静力学(浮性、稳性、不沉性)及动力学(舰船阻力、舰船推进器、舰船操纵性、舰船耐波性)的核心概念与理论。书中内容融合学科新进展与工程应用,含大量例题与习题,附录提供型线图等实用资料,适合舰船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及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本书遵循基础理论-工程应用逻辑,先解析船体几何描述与平衡原理,再探讨航行中的阻力机制、推进特性及风浪响应,突出潜艇水下特性分析。本书文字表述简明清晰,注重理论与图示结合,利用静水力曲线、稳性图谱等为舰船设计、操控及抗沉等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微信扫描书中二维码可查看相关视频资源。
内容编排上,本书注重基础概念规律推导工程应用的逻辑递进,通过大量的型线图、静稳性曲线等图示,直观呈现船体几何特征与性能参数的关联;同时吸收学科前沿成果,如计算机辅助静水力曲线计算、潜艇潜浮稳性图谱分析等,兼顾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每章附习题强化知识应用,既适合课堂教学,也为船舶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为读者掌握舰船在水中的力学本质与工程实践方法提供帮助。
前言舰船原理是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研究舰船在水中航行性能的核心学科,其理论体系贯穿舰船设计、建造与运行的全周期。本书系统构建了静力学动力学知识框架:前5章围绕舰船静力学展开,从船体几何形状的型线图、主尺度等基础描述出发,逐步深入分析浮性、初稳性、大角稳性及不沉性原理,揭示舰船在静水中保持平衡、抵抗倾覆及破损后抗沉的力学机制;后4章聚焦舰船动力学,探讨阻力产生的物理本质、推进器与船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舰船操纵性和耐波性等动态航行性能,形成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响应的完整知识体系。作为舰船动力工程、舰船工程管理等专业的本科教材,本书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工程实践性:一方面,通过阿基米德定律、重心移动定理等基础理论推导,结合稳定中心高、复原力矩等关键参数的数学表达,夯实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融入大量工程实例,如利用静水力曲线计算排水量、通过倾斜试验验证稳性,附录配套了驱逐舰型线图、驱逐舰与潜艇静水力曲线等实测资料,便于读者将理论转化为工程应用。针对潜艇与水面舰船的差异化特性,书中特别设置潜艇水下稳性、潜浮原理及水下不沉性等章节,体现海军装备的特殊性。内容编排上,本书注重基础概念规律推导工程应用的逻辑递进,通过大量的型线图、静稳性曲线等图示,直观呈现船体几何特征与性能参数的关联;同时吸收学科前沿成果,如计算机辅助静水力曲线计算、潜艇潜浮稳性图谱分析等,兼顾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每章附习题强化知识应用,既适合课堂教学,也为船舶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系统的参考资料,为读者掌握舰船在水中的力学本质与工程实践方法提供帮助。
海*程大学副研究员。近五年来,主讲本科学员的《潜艇原理》、《舰船概论》课程,主讲硕士研究生的《计算机数字船舶设计》课程,授课质量得到督导、专家、学员的一致好评。指导本科毕业设计9人,其中6人作为第一指导教师,3人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协助指导硕士、博士5人。作为主要参研人员,完成科研项目6项。主要进行潜艇结构声学特性预报模型的建模方法研究、潜艇结构声学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潜艇结构声学特性测量方法研究。参与完成的项目《潜艇结构声学特性控制技术演示验证》,已经于2016年通过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一等奖评审。发表论文25篇,EI刊源12篇,第一作者16篇。独立撰写教材一部《舰船原理》。发明专利3个,其中,国防发明专利2个,排名分别是3、4,实用新型一个,排名第4。获系嘉奖3次,海*程大学课堂授课质量奖1次,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4)。
第1章船体几何形状(1)1.1船体型线图(1)1.2主尺度及船型系数(5)1.3潜艇外形与主尺度(8)习题(13)第2章浮性(15)2.1舰船的浮态及其表示法(15)2.2舰船的平衡条件(18)2.3重量和重心位置的计算(20)2.4舰船排水量、浮心坐标计算原理与静水力曲线(23)2.5纵倾水线下排水体积和浮心坐标的计算(27)2.6储备浮力及载重标志(29)2.7潜艇的浮性(31)习题(53)第3章初稳性(55)3.1稳性的基本概念(56)3.2平衡稳定条件(57)3.3稳定中心高及其计算(60)3.4初稳性计算中的复原力矩公式(63)3.5初稳度的变化规律(66)3.6倾斜试验(81)3.7潜艇的初稳性(82)习题(87)第4章大角稳性(90)4.1复原力矩及其力臂的表示式(91)4.2静稳性曲线及其应用(92)4.3动稳性曲线及其应用(97)4.4表示舰船稳性的特征值与大角稳度的影响因素(101)4.5舰船稳性保持与倾斜舰船的扶正(106)4.6潜艇的大角稳性(108)习题(109)第5章舰船不沉性(111)5.1破损舱的分类和渗透系数(112)5.2破损舱进水后舰船浮态和稳性的变化(113)5.3可浸长度与许用舱长的计算(120)5.4舰船破损后应采取的措施(124)5.5潜艇水面不沉性(129)5.6潜艇水下不沉性(132)习题(134)第6章舰船阻力(135)6.1基本概念(136)6.2阻力的产生原因及组成(141)6.3阻力的变化规律(148)6.4阻力(功率)的计算(153)6.5阻力的影响因素(157)6.6潜艇阻力(163)习题(166)第7章舰船推进器(168)7.1螺旋桨的几何特征及螺旋桨图(169)7.2螺旋桨基本工作原理及特性(172)7.3螺旋桨与船体的相互作用(184)7.4应用螺旋桨性能检查图线进行舰船航速性分析(191)7.5螺旋桨的空泡现象(198)7.6特种推进器与潜艇螺旋桨特点(204)习题(210)第8章舰船操纵性(212)8.1舰船操纵性概述(213)8.2舰船操纵性运动方程(214)8.3航向稳定性(220)8.4回转运动(223)8.5操纵性的影响因素与操纵装置(230)8.6潜艇操纵性简介(234)习题(249)第9章舰船耐波性(250)9.1舰船摇荡运动的形式(250)9.2海浪简介(252)9.3舰船在静水中的摇荡(257)9.4舰船在规则波中的横摇(260)9.5舰船在不规则波中的摇荡(264)9.6减摇措施与风浪中行船注意事项(265)9.7潜艇耐波性简要说明(270)习题(270)附录A驱逐舰型线图(272)附录B附录A驱逐舰型值表(273)附录C某驱逐舰静水力曲线(274)附录D某潜艇静水力曲线(275)附录E下潜与上浮时的初稳性曲线(正常燃油储备情况下)(276)参考文献(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