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紧紧围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从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如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发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服务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等,论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更好适应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从数字技术赋能和国际化发展等维度作了充分论述。
1.该著作具有理论前沿性。目前还没有系统性的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的著作,该著作从人和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教融汇、数字赋能等方面论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构建了基本理论,与当前我国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积极呼应。2.该著作具有实践指导性。目前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该著作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院校具有实践指导价值。3.该著作具有学术思辨性。该著作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迹与径、辩与定、学与术等角度开展思辨性研究,对厘清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的类型、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为促进我国教育公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止步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天花板抑制了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适时地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启了一扇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大门,职业教育发展的视野更加广阔。为了有效指导各地各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2021年1月22日,*办公厅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该文件第六条提出,高校依照相关规定,在其专业目录内设置专业。此条文说明只要是高校,不论是何类高校,只要符合相关要求都可以依照相关规定在其专业目录内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即普通本科高校也可以比照规定开展该项专业设置工作。该文件第十六条提出,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总数不超过学校专业总数的30%,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学生总数不超过学校在校生总数的30%。此条文说明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也可以设置本科专业,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由此可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仅限于在本科高校开展,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也可以进行。这在2020年*与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政策支持清单中已经体现,该清单明确提出*支持山东省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的骨干专业可以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于是高职院校也能办本科教育一时成为热门话题。本书之所以全篇以本科层次而没有以职业本科这样的名词称谓进行阐述,其一是因为采用*政策文件的表述,规范统一;其二是因为考虑到后者更易使人误以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只是在职业本科高校内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而忽略在高职院校中其实也是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开办本科专业这一政策信息。近几年,为数不少的高职院校都将重点放在了学校如何整体升本的工作上,鲜有院校为在专科层次高职院校内建设本科专业的工作上谋定而动。2021年1月27日,*印发的另一个指导性文件是《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它依然沿用上一个文件的名词称谓,即本科层次。上一个文件是对如何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进行规范,这个文件是对如何设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进行规定,其意十分清晰,即要建设一批开展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本科高校,这类高校要坚定职业教育定位、属性和特色。截至2024年底,已有51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校通过专家评审和行政审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为了更好地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工作,笔者与研究团队一直跟踪了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情况,针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开展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书。本书分七章阐述。第一章主要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辩与定。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理解比较模糊,试点办学中还存在不少需要理论支撑和实践检验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学界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分歧,由此展开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第二章主要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学与术。学与术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恒常之道、恒常之名,须在遵循职业教育发展逻辑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确立学与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三章主要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与力,旨在通过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催生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通过产业需求催生校企合作办学新形式,通过政策制度催生产教融合改革新方向,从生态学角度提出要强化组织种群的适应力,重构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环境,强化组织生态位的开放力,重构校企资源共享生态格局,强化组织生态圈的协同力,重构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第四章主要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变与通。科教融汇是统筹教育、科技与人才,协同推进三者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从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科技创新生态链等现实维度厘清科教融汇的内在逻辑,聚焦新质生产力,优化专业布局,着力于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机衔接,以教学与科研为抓手,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增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适应性等提升科教融汇的畅通策略。第五章主要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型与性。师范性专业性职业性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基本属性,双师型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特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第六章主要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与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须坚持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抓手,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国际经验的立地式融合,构建中国特色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际化范式,发挥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头部地位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七章主要阐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别化发展的形与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已有探索,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举办形式,以德国双元制大学和日本专门职业大学为例,剖析德国双元制大学以培养理实一体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坚持企业员工与学生双重身份为立足点,充分呈现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运行逻辑与办学特色的做法;剖析日本专门职业大学通过突出实践性的课程设置强化学生从事某种专门性职业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介绍日本专门职业大学除接受政府、社会机构的认证评估,还积极接受领域内企业的专业评估,通过多元、规范的认证评价体系促进其办学水平的提高。在全书成稿过程中,青年学人刘晶晶、余静、陈竹萍等协助开展了部分内容的研究和文稿撰写工作;刘开亚、王庆洁、陈姝伊、田舒蕾、王志等参与了相关章节的文字整理工作;付明茹、郭方营、肖艳婷等在校稿过程中付出了辛勤劳动,同时还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谢意。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畅通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完善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十分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职业教育力量。著者
李梦卿,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专家,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执委会委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关赛项专家、裁判。在学术期刊和报纸上刊发学术研究文章200余篇,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的资政报告5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9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第一章逐流与坚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辩与定/1第一节分歧与论战:关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争鸣/1第二节恪守与遵循: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原则/11第三节定位与导向: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应然之态/20第二章常道与常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学与术/30第一节以标准、专业、课程为支撑打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底色/30第二节以守于职、工于术、匠于心为标识聚力打造德技并修特色/42第三节以内涵建设、双师队伍、产教融合为关键推动学与术并进/51第三章变革与重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新与力/64第一节激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活力/64第二节丰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新内涵/76第三节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长效机制/86第四章渐进与常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变与通/98第一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求变现实/98第二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行动逻辑/108第三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畅通策略/118第五章传承与创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型与性/134第一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逻辑/134第二节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双师型特征/142第三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师范性、专业性和职业性属性/154第六章交流与合作: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与出/163第一节数字化技术背景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价值与特征/164第二节引进来:多模态国际经验赋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破局部*优约束/172第三节走出去:构建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际化范式,互惠全球职教网络/181第四节追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发展的关键主体,重组路径优化/189第七章比较与借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国别化发展的形与式/198第一节德国双元制大学的运行逻辑、机制与启示/198第二节日本专门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及启示/210第三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逻辑、他国经验及本土化路径选择/224附录A建设高职本科谁是可依靠的力量/239附录B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解决好三个元问题/242附录C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夯实三个着力点/245附录D*办公厅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248附录E*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 》的通知/252附录F*办公厅关于印发《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和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