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什么是科学家精神、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阐释了科学家精神的内在追求与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与时代功能、典范人物与榜样力量、传承创新与教育实践、地方特色与城市赋能、未来展望与时代引领、教学实践与典型案例。通过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展现与诠释,帮助读者增进对科学家精神的理解,力求在新时代重塑科学家精神。本书既有诠释科学家精神的理论视角,又有将科学家精神运用于教学的实践视角;既有基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宏观视角,又有蕴含甬籍科学家独特精神的微观视角;既有对科学家精神的过去总结和当下描述,又有对科学家精神的未来展望。
本书既有诠释科学家精神的理论视角,也有科学家精神运用于教学的实践视角,既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宏观视角,又兼具甬籍科学家独特精神的微观视角,既有对科学家精神的过去总结和当下描述,亦有对科学家精神的未来展望。
后记在无尽的探索中前行,他们是文明的传播者,在黑暗中点亮希望,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用智慧开启未来的大门,用智慧书写辉煌的篇章。勇敢面对未知的恐惧,他们是真理的守护者,在风雨中坚定信念,在挑战中奋发向前,用科技的力量守护家园,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世界。披星戴月,辛勤耕耘,他们是创新的先锋;心怀家国,肩负重任,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以智慧为帆,以勤奋为桨,驾驶着探索的舟,驶向知识的海洋。他们不畏艰难,不惧困苦,始终坚守在科研的道路上,为了人类的福祉,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国家的繁荣。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不安于平庸,他们敢于想象,敢于创造,敢于挑战一切不可能。他们的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技术的突破,都是对科学的贡献。科学家精神是一种崇高的品质,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无尽的追求,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的荣耀与辉煌,也必将在历史长河中永存,用科学的光芒照亮未来。它包括探索未知、创新意识、团队合作、传承育人等方面。在新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首先,要勇于探索未知。科学家精神鼓励我们勇于面对未知的挑战,敢于质疑现有的知识和观念。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去追求真理。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要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寻找答案,不断地拓展我们的知识边界。其次,要培养创新意识。科学家精神强调创新和突破,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勇于挑战传统和常规。我们应该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断寻找改进和创新的机会,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进步和福祉。再次,要注重团队合作。科学家精神强调团队合作,我们要懂得与他人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调,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取得更好的成果。*后,要重视传承育人。科学家精神强调知识的传承和人才的培养,我们要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人,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让我们通过勇于探索未知、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团队合作和重视传承育人,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共同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和发扬者。郑盼盼2025年3月
郑盼盼,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副教授,曾获宁波市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宁波市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曾获长三角高职高专院校思政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二等奖、浙江省高职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宁波市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比赛一等奖等教学奖项20余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持市厅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所授思政课多次被选入学习强国、甬派客户端等平台,点击量达百余万。
绪论001第一章 科学家精神的内在追求与发展脉络008一、现代科学家的内在追求008二、科学家精神的发展脉络014三、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基础020第二章 科学家精神的基本特征与时代功能026一、科学家精神的内在素养026二、科学家精神的基本特征032三、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价值037第三章 科学家精神的典范人物与榜样力量045一、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045二、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050三、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053四、陈景润:中国数学界的标杆056五、杨振宁:粒子物理领域的开拓者059六、屠呦呦:中医药研究的杰出代表064第四章 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创新与教育实践067一、我国科学家精神传承现状与机遇挑战068二、我国科学家精神的传承创新与教育融合080第五章 甬籍科学家精神的地方特色与城市赋能090一、甬籍科学家的历史贡献与精神特质090二、科学家精神对宁波文化建设的驱动作用108三、科学家精神与宁波城市治理的相互融合114第六章 科学家精神的未来展望与时代引领119一、科学家精神对全球问题解决的作用119二、科学家精神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引领126三、科学家精神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131第七章 科学家精神的教学实践与典型案例135一、实施报告样例135二、教学内容样例143三、教学设计样例151参考文献160后记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