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高等职业学校十五五规划临床医学专业新形态教材。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中医学基础、针灸技术、推拿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方药技术、中医防治原则及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本书可供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药品生产技术、护理等专业学生使用。
1.权威指导,多元合作 2.紧跟教改,思政融合 3.理念创新,纸数一体 4.形式创新,丰富多样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这些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定义了中医药的崇高地位,对于打造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等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强调将中医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提高临床类别医师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和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并提出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2020年9月,《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申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些都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为传承中医药精华、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2023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中医药是我国重要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资源,要加快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中西医协同发展。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印发《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24年版)》,其中《临床执业医师大纲》的医学及其相关知识中已明确增加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诊疗原则。这标志着中医学已正式纳入临床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内容。健康是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行为规范以及生态环境协调性等多方位、多维度的立体式整体状态。因此,传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理论和技术体系这一伟大宝库,发挥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优势,是教师育人、医学生习业、医务工作者济世的神圣、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梦的应有之义。基于此,如何组织编写好本书,也是全书编委共同关心和思考的核心课题。教材编写委员会充分讨论,广泛凝聚共识,分工定责,齐心协力,以期编写一部主题明确、内容精准、特色鲜明、形态新颖、实用好用的高质量教材。本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为基础理论,包括绪论、中医学基础;中篇为适宜技术,包括针灸技术、推拿技术、拔罐技术、刮痧技术、方药技术;下篇为具体运用,包括中医防治原则、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形成了基础理论指导适宜技术支撑临证运用检验这一脉络主线。本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原则,突显医防康养融合理念,强化校企合作共建,深化产教融合融入,彰显中医药文化自信,展示新形态、新功能、新风貌。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同仁们鼎力支持,同时得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领导和编辑的悉心指导,特别欣喜的是,贵州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吴文尧教授欣然为本书题序并予以高度肯定,弟子倍感欣慰和自豪,在此一并表达*崇敬的谢意!本书尽管经过多环节审核把关,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和提高。肖文冲
肖文冲,男,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教研室主任,资深教学骨干,教龄近30年,教学经验丰富,曾主编和副主编多本教材。
目录上篇基础理论第一章绪论/3第一节概述/3第二节中医学的发展简史/5第三节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0第四节中医学的学习方法/11第二章中医学基础12第一节中医基础知识/13第二节中医四诊/45第三节中医辨证/64第四节经络与腧穴/89中篇适宜技术第三章针灸技术111第一节毫针刺法/112第二节耳针疗法/122第三节艾灸技术/127第四章推拿技术133第一节概述/134第二节常用推拿技术/138第五章拔罐技术151第一节概述/151第二节常用拔罐技术/152第六章刮痧技术154第一节概述/154第二节常用刮痧技术/156第七章方药技术159第一节中药概述/159第二节方剂概述/165第三节常用中成药/167下篇具体运用第八章中医防治原则195第一节中医治未病/195第二节中医治疗原则/211第三节中医治法/216第九章常见病的中医治疗218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218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230第三节心脑疾病/245第四节泌尿系统疾病/254第五节气血津液疾病/258第六节肢体经络疾病/274第七节妇儿科疾病/286第八节皮外科疾病/302主要参考文献/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