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部关于武汉工业遗产空间的摄影集,通过作者拍摄的几百张实景照片与部分历史档案图片,集中展示了新时代武汉工业遗产蝶变更新的全貌,呈现了武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本书涵盖了武汉著名的工业遗产,如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武汉鹦鹉磁带厂旧址)、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杨泗港都市 T 台、站前花街、宗关水厂等。
1、选题视角独特,内容具有历史意义。2、图文并茂,图片非常具有纪念价值。
序 在光影中追寻城市的呼吸胡晨冉同学邀我为她的摄影集《江城之虹:工业遗产影像志》作序时,我正伏案翻阅 20 世纪下半叶武汉几家老工厂微黑的蓝图档案,那些用鸭嘴笔绘制的蒸汽管道轮廓,恰与窗外杨泗港长江大桥的钢铁弧线形成某种时空对话。当转头凝视年轻人用数字镜头凝固的新生工业景观时,我忽然想起三四十年前那个骑着二八自行车、背着武汉生产的友谊牌相机穿梭在硚口码头、龟山脚下、青山江边的自己 原来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始终在代际传承中焕发着蓬勃生机。作为在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领域耕耘半生的地方志与城市史工作者,我亲历过太多令人扼腕的消逝。我们曾为汉阳铁厂等多个工业遗产的保护、改造而呼吁、奔走,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武汉大量的工业遗产仍不免湮灭于滚滚的历史车轮之下。正因如此,当我翻阅这本《江城之虹:工业遗产影像志》摄影集时,指尖竟有些微微发颤 这些影像构建的,不正是我们这代人梦寐以求的另一种可能吗?胡晨冉同学镜头下的工业遗产,呈现出超越时空的叙事智慧。在青山区红房子改造的社区图书馆里,阳光穿过保留的混凝土花窗,这是穿越时空的无声对话;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一只白猫在红墙的映衬下格外灵动,这些影像未流于简单的今昔对比,而是用光影编织出工业文明的传承密码,让观者看见钢水淬炼的火花如何转化为文化创新的热能。年轻人独特的视觉语言令我耳目一新。在拍摄汉口平和打包厂改造的钻石艺术馆时,她选择在梅雨季节取景,水渍斑驳的墙面恰似当年棉花打包工额头的汗珠,而新时代的新工人 快递员正驾驶着一辆堆满货物的电动车疾驰而过。这种将历史质感与当代审美熔铸一炉的创作理念,让我想起法国摄影师尤金·阿杰特记录老巴黎的执着,却又带着数字时代特有的像素诗意。《江城之虹:工业遗产影像志》这部摄影集再次告诉我,文化遗产还可以玩得这样美!这部摄影集*珍贵的是其展现了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有机体的生命律动。杨泗港都市 T 台的步道上,一位散步者的悠闲身影仿佛正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民城市;红 T 时尚创意街区里来来往往的市民则为这座城市的工业记忆注入新的灵魂。诚然,真正的遗产保护不是制作标本,而是培育能在当代社会存活的文化干细胞。胡晨冉同学用镜头证明,当工业记忆转化为市民的日常体验后,那些沉默的钢铁巨构才能真正获得新生。作为看着武汉工业版图变迁的老武汉人,我格外珍视影像中的人文温度。在胡晨冉同学拍摄的粤汉铁路火车轮渡码头旧址中,两辆停放在大堤上的自行车,无声地反映了废墟作为景观的人气,这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诠释遗产传承的真谛。又如在站前花街,游客或驻足欣赏,或热烈交谈,正是对当下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完美诠释。胡晨冉同学的视觉人类学眼光,使这部摄影集具有文献与艺术的双重价值。这种立体化的观察方式,正是做田野调查需要的多维视角。翻阅这些作品时,我常想起林徽因当年为挽救北京古城墙的奔走疾呼。不同的是,新时代的遗产保护者拥有了更丰富的表达工具。胡晨冉同学采用的影像叙事手法,既避免了伤感的怀旧情绪,又跳出了冰冷的学术框架,展现出 Z 世代特有的文化自信。她在后记中写道:这部摄影集是我的双城记,更是一封来自新时代的回信。我认为,这是自觉的传承意识,是武汉工业精神得以永续的关键。此时此刻,让我想起我们文化自觉者经常念叨的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不同的是,新时代青年的爱,已化作更具建设性的文化自觉。作为武汉从工业重镇到设计之都蜕变的见证者,我深信胡晨冉同学这代人的视觉书写,正在重新定义城市记忆的载体。当工业遗产不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与图纸,而成为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承的立体记忆场时,武汉的东方芝加哥魂魄便获得了真正的永生。这或许就是江城之虹的深意 工业文明经过时代的风雨,终将在江城武汉焕发出属于未来的七彩光芒。临窗远眺,长江上货轮的汽笛声与江汉关钟楼的悠扬旋律交织成歌,合上这部充满朝气的摄影集,我看见年轻的手正接过历史的镜头,继续书写这座城市的光影传奇。这何尝不是*动人的文化传承?年轻的胡晨冉同学,请继续用你的镜头说话,让世界看见武汉这座英雄城市钢铁般的柔情。王汗吾乙巳仲春于汉口
青年摄影师及工业遗产研究者。就读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辩论队长,并先后在《光明日报》、《新闻晨报》及浙江电视台实习工作,承担了多次重要新闻的图像拍摄工作,并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主办的学术会议上进行工业遗产方面的学术报告多次,并有独立署名或第一作者的研究文章见于Art & Communications、《文化软实力研究》等国内外期刊。
目录楚天 181 文化创意产业园粤汉铁路火车轮渡码头旧址Big House 当代艺术中心红 T 时尚创意街区平和打包厂宗关水厂武汉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站前花街大智无界·空中小镇创意产业园华中小龟山金融文化公园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武钢云谷·606 产业园青山区红房子403 国际艺术中心杨泗港都市 T 台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龙灵山生态公园后记:江河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