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贤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万物之源得出的许多治国之道、为人之学、修身之法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本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运用史、论、辩一体化研究范式,以公共行政运行的结构为框架,以思想为经、人物为纬,系统概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政论家、政治家关于行政权力、行政体制、行政组织、行政领导、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监督、行政道德、行政法治、应急行政、行政改革等方面的思想,并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对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理论特质、精髓要义、学理价值及当代借鉴进行探赜,以期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沃土,挖掘和传续其中的治国理政智慧,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话语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本书适合公共管理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公共管理部门从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1.以思想为经,以人物为纬,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发展的隐在结构。2.运用史、论、辩一体化的研究范式,客观分析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优劣利弊,实现传统思想的古为今用。3.重视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同时充分体现当代公共管理学科中相对成熟、稳定的教学经验和学术成果,深度挖掘传统行政管理思想解决现实治理问题的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不仅是学术界的迫切任务,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方堃老师组织编写的《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概论》一书,正是对这一目标的回应。作者深入挖掘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精髓,系统提炼古人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与智慧,探寻其与现代国家治理的契合点及转化路径,这无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尤其是行政管理思想,内容丰富、历久弥新。譬如,儒家学说深植仁政理念,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孟子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些观点都深刻地揭示了以德服人、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的真谛。法家主张依法治国,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稳定的重要工具。商鞅变法中的一系列改革举措,韩非子在法治思想方面的深刻论述,都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以及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道家倡导无为而治,认为政府应顺应自然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事物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自然发展。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形象地指出了治理国家应像烹饪小鱼一样,需掌握适当的火候,避免过度干预而破坏其原有的美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宝贵的治国理政智慧,虽然这些治国理政智慧产生于古代,但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变化,人们总能从中找到一些基本的共同规律,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源泉。将这些传统文化中的行政管理思想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有机结合,有助于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国特色治理创新与发展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公共管理学本质上是一个舶来品,是由西方产生的学说,带有明显的西方价值观烙印。自引进公共管理学以来的40余年里,以西方为中心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构成中国公共管理学的主流共识,也就导致本土化公共管理理论建构缺失,学科自主性发展受限。这迫切需要植根我国悠久的历史沃土,超越西方的概念、理论、模型,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与世界对话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彰显中国公共管理学的原创性,提升其学术解释力、问题解决力和在全球文明互鉴中的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每个公共管理学人都有责任聚焦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开展本土化探索,以真正契合中国国情、解释中国道路、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国之治。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概论》的问世,可谓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作为一部教材,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内容系统全面。作者并非简单机械堆砌或罗列古人的观点,而是从行政学的逻辑脉络出发,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相对清晰又完整的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画卷。其二,现实观照性较强。作者试图从古代行政管理思想中汲取养分来呼应当代公共管理领域的改革热点,如审视古代法治思想,思考现代法治政府建设,或借鉴古代仁政理念,推动以人为本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此等等,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衔接。其三,启发性和创新性并存。作者不拘泥于传统观点,而是坚持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辩证统一,勇于提出新的见解,鼓励读者从多层次多维度作出观察和解读。例如,在阐述古代人事行政思想时,不仅提炼出识人、选人、任人、御人等思想,还延伸探讨了这些思想在当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潜在价值与改进空间。总的来说,《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概论》一书的出版,不仅为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贡献了一部优秀教材,而且为构建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提供了助力。我衷心祝愿该书能够尽早与读者见面,希望广大学者、教师及实际工作者通过此书,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智慧,将其转化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动力。
方堃,湖北武汉人,管理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副教授。中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湖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培养计划,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公共管理学科部分条目撰稿人,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6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多篇。研究论著获全国民族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第1章中国古代行政权力思想/61.1殷商帝王的神祖崇拜与个人专权思想/61.2老子的无为而治和与民休息思想/101.3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与君权神授说/151.4黄宗羲的君臣共治天下权力论/21第2章中国古代行政体制思想/282.1李斯推行郡县制背后的行政体制思想/282.2仲长统反对分封的行政体制思想/332.3柳宗元坚持郡县制的行政体制思想/382.4顾炎武寓封建于郡县的行政体制思想/43第3章中国古代行政组织思想/493.1秦始皇的三公九卿行政组织思想/493.2汉武帝的中外朝行政组织思想/543.3隋文帝的三省六部行政组织思想/583.4忽必烈的行省制行政组织思想/623.5明成祖的内阁制行政组织思想/673.6清雍正的军机处行政组织思想/72第4章中国古代行政领导思想/784.1《中庸》《大学》关于行政领导素质的认识/784.2《孙子兵法》的行政领导与战略管理思想/854.3张养浩《为政忠告》的行政领导角色论/914.4唐甄的《潜书》与行政领导关系说/98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概论目录第5章中国古代人事行政思想/1065.1王符的《潜夫论》与官员考核思想/1065.2刘劭的人才识鉴与分类选用思想/1125.3陆贽的考课贵精、核才取吏人事思想/1195.4许衡的人才培养与教化思想/125第6章中国古代财务行政思想/1326.1管仲的藏富于民与官山海财政思想/1326.2桑弘羊的盐铁专营与均输平准财政思想/1376.3司马光的《论财利疏》与开源节流财政思想/1426.4叶适的理财观与减赋养民财政思想/148第7章中国古代行政监督思想/1557.1《诗经》中的舆论监督思想/1557.2《周礼》的朴素审计监督思想/1607.3唐太宗的御史治吏与纳谏思想/1657.4朱元璋的重典治吏思想/170第8章中国古代行政道德思想/1778.1孔子的德政思想/1778.2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1838.3荀子的礼治思想/1888.4朱熹的天理治国思想/191第9章中国古代行政法治思想/1989.1韩非的以法为本行政管理思想/1989.2贾谊的礼法合治行政管理思想/2049.3诸葛亮的严法治国行政管理思想/2109.4白居易的刑礼道迭相为用行政管理思想/214第10章中国古代应急行政思想/22110.1《周易》的风险治理观/22110.2董煟的《救荒活民书》和赈灾救荒思想/22710.3汪志伊的荒政管理思想/232第11章中国古代行政改革思想/24011.1商鞅的行政改革思想/24011.2北魏孝文帝的行政改革思想/24511.3王安石的行政改革思想/25111.4张居正的行政改革思想/257主要参考文献/263后记/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