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共20章,全面阐述儿童急危重症领域的理论与临床诊疗,内容包括呼吸心搏骤停、休克、严重过敏反应、恶性高热、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新生儿常见危重症、儿童各系统常见危重症,以及中毒、意外伤害等。
2.系统阐述各类急危重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重点讲解规范化救治流程、关键操作技巧、并发症处理。并设置独立章节介绍儿科急危重症关键诊治技术,如危重症评估、机械通气、血液净化、院前转运等。
3.编写立足临床实践,秉承科学、严谨、实用的原则,旨在为儿科医务人员提供一本儿科急救案头指南,助力其快速反应、精准决策、规范施救,提高危重患儿救治成功率。
1.本书由刘春峰教授、许巍教授领衔,联合三十余位儿科急危重症领域的资深专家共同编写,确保书中内容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内容紧扣儿科急救实战需求,全面详解儿科各类急危重症及相关诊治技术,重点聚焦儿科急救工作中的规范流程和诊疗要点。
3.编写条理分明,直观清晰,并含大量流程及实操图表,力求内容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助力医务人员在分秒必争的急救场景下快速反应、规范操作。
随着儿科急危重症专业的不断发展,许多知识及诊治技术不断更新。《儿科急救》以儿童急危重症的诊治为核心,系统阐述相关最新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旨在为广大儿科医务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易懂的儿童急危重症救治指南,使他们在面对急危重症患儿时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诊断和救治决策,降低患儿的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系统儿童急危重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原则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的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流程、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等内容,以使医务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救治技能。该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实用性,结合临床实践,详细描述了各种儿童急危重症的救治技巧和方法;其次,突出针对性,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救治策略;再次,强调多学科合作,倡导在救治过程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提高救治效果。
在编写原则上,本书遵循科学、严谨、实用的原则,力求内容准确、条理清晰、易于理解。在编写方法上,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理论知识的阐述,又有临床实际的分析,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书经过多位儿科专家的反复讨论和修改,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在编写过程中还广泛征求了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使书的内容更贴近实际,更易于被广大医务人员接受和应用。
在此感谢为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提供帮助的所有人,同时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能够谅解并在阅读或实践过程中给出宝贵意见。欢迎发送邮件至邮箱renweifuer@pmph.com,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人卫儿科学,对我们的工作予以批评指正,以期再版修订时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刘春峰 许 巍
2025 年5 月
刘春峰,男,教授,1963年出生,硕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现任中华儿科学会急救学组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小儿急救医学》杂志、《国外医学儿科分册》、《实用临床儿科》杂志等编委。1988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第一章 呼吸心搏骤停及复苏/ 1
第二章 休克/ 4
第一节 脓毒症休克/ 4
第二节 心源性休克/ 7
第三节 梗阻性休克/ 11
第四节 分布性休克/ 13
第五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15
第三章 婴儿猝死综合征/ 18
第四章 严重过敏反应/ 20
第五章 恶性高热/ 24
第六章 严重电解质紊乱/ 28
第一节 钾代谢紊乱/ 28
第二节 钠代谢紊乱/ 32
第三节 钙磷代谢紊乱/ 36
第七章 酸碱平衡紊乱/ 39
第一节 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39
第二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40
第三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44
第八章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 46
第一节 早产儿呼吸暂停/ 46
第二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47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 50
第四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4
第五节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56
第六节 胎粪吸入综合征/ 58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60
第八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61
第九节 新生儿溶血病/ 63
第九章 呼吸系统常见危重症/ 66
第一节 急性呼吸衰竭/ 66
第二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68
第三节 急性喉梗阻/ 74
第四节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 76
第五节 气胸/ 79
第六节 咯血/ 80
第七节 危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 83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常见危重症/ 86
第一节 急性心力衰竭/ 86
第二节 致死性心律失常/ 92
第三节 暴发性心肌炎/ 98
第四节 急性心脏压塞/ 102
第五节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缺氧发作/ 104
第六节 肺动脉高压/ 105
第七节 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 108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常见危重症/ 110
第一节 急性胃肠功能衰竭/ 110
第二节 腹腔间室综合征/ 112
第三节 急性肝衰竭/ 114
第四节 消化道出血/ 118
第五节 急性重症胰腺炎/ 122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常见危重症/ 127
第一节 急性颅内压升高/ 127
第二节 急性脑功能衰竭/ 132
第三节 癫痫持续状态/ 136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 142
第一节 急性肾损伤/ 142
第二节 血栓性微血管病/ 145
第三节 肾静脉血栓/ 149
第十四章 血液系统常见危重症/ 151
第一节 溶血及溶血危象/ 151
第二节 再生障碍危象/ 155
第三节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156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59
第五节 肿瘤溶解综合征/ 162
第十五章 内分泌系统常见危重症及遗传代谢病/ 167
第一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67
第二节 肾上腺危象/ 169
第三节 甲状腺危象/ 172
第四节 代谢危象/ 175
第五节 高血糖、低血糖/ 176
第十六章 重症皮肤损害/ 180
第一节 多形性红斑/ 180
第二节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中毒性
表皮坏死松解症/ 181
第十七章 中毒/ 184
第一节 鼠药中毒/ 184
第二节 农药中毒/ 188
第三节 毒蕈中毒/ 194
第四节 一氧化碳中毒/ 197
第五节 食物中毒/ 199
第六节 有毒动物中毒/ 202
第十八章 意外伤害/ 207
第一节 严重创伤/ 207
第二节 溺水/ 212
第三节 烧伤/ 214
第四节 电击伤/ 217
第五节 中暑/ 热射病/ 220
第六节 气道异物/ 222
第十九章 儿科急危重症诊治技术/ 226
第一节 儿童急危重症评估/ 226
第二节 血气分析/ 232
第三节 儿童重症营养疗法/ 238
第四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242
第五节 机械通气/ 245
第六节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 255
第七节 镇痛镇静技术/ 260
第八节 亚低温技术/ 264
第九节 心导管检查及心脏起搏器植入/ 266
第十节 体外膜氧合的应用及管理/ 271
第十一节 体外二氧化碳清除技术/ 279
第十二节 一氧化氮吸入技术/ 284
第十三节 危重患儿院前急救与转运技术/ 288
第十四节 床旁重症超声/ 293
第二十章 PICU 监护技术/ 298
第一节 心功能监测/ 298
第二节 呼吸功能监测/ 304
第三节 脑功能监测/ 311
第四节 微循环监测/ 315
第五节 重症护理/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