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根据天地运行以及气候变化规律创造的时间制度,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书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解读,阐释了节气与疾病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不同时节的养生特点;也揭示了民间养生方法存在的诸多误区,讲解了节气养生的正确方法;还借助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历史典故与诗歌,通过阐述它们的由来、意义、文化内涵等,引导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气,乐于在顺应节气的同时进行日常养生。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 个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直接反映了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远在春秋时代,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4 个节气就已确定。现如今,春、夏、秋、冬四季每个季节有6 个节气,共24 个节气。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 年11 月30 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界是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人体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而变化,疾病的发生也与节气紧密相关。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提出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理论。其中,因时就是考虑时间不同,发病表现不同,治疗的方法不同。《黄帝内经》曰: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顺应自然、天人相应是养生防病的两大原则,也是中医的养生智慧。节气养生是养生的基础,强调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不能违背这个规律,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人类始终逃不出自然的时间秩序。养生从二十四节气开始,这是基础。
以二十四节气为锚点,串联起一年季节、气候变化与易患疾病、摄生防病方法,形成一套内容较为完整全面、易懂实用的养生体系,这样的尝试开始于二十余年前的一次杂志专栏约稿。之后,作者先后在个人微博、博客等新媒体上连载上述内容,并于2020 年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虽然时代变迁,但是人们对健康生活的关注与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为了将二十四节气养生的理论与方法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作者将节目素材整理成书,付梓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从中领略中医思维之美、中国哲学之妙,获得关于养生防病的启发与思考,顺应四时变化,调养健康体魄。
作为中医从业者,撰写过程中涉及的诗词、民俗等知识虽经广泛查阅资料,仍恐在某些地方表达得不够准确或全面,请读者谅解,并随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国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与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在国内知名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了《肾病诊疗》《王鸿士肝病临证精华》《50种常见病的饮食疗法》等多部专业或科普书籍。
立春
梅花/3
节气民俗/4
立春要防呼吸病/5
立春养生要点/7
药食同源说红枣/11
立春经络调摄/12
雨水
番红花/20
节气民俗/21
雨水要防头面病/21
雨水养生重在通/24
日常生活避风邪/25
药食同源说菊花/26
雨水经络调摄/27
惊蛰
玉兰花/34
节气民俗/35
惊蛰要防传染病/35
惊蛰养生防春困/42
药食同源说薄荷/43
惊蛰经络调摄/43
/11
春分
节气民俗/50
春分节气防肝郁/51
春分养生要点/55
药食同源说玫瑰/57
春分经络调摄/58
清明
节气民俗/67
清明节气防过敏/69
清明养生重在清/73
清明养生放风筝/74
药食同源说桑叶/76
清明经络调摄/77
谷雨
节气民俗/84
节气与疾病/86
春养肝/89
药食同源说山药/91
谷雨经络调摄/92
立夏
芍药花/100
节气民俗/101
立夏要防心脏病/102
立夏养生围绕静字/106
药食同源说桂圆/110
立夏经络调摄/110
中医话节气/12
小满
石榴花/118
节气民俗/118
节气与疾病/120
养生要点为祛字/123
药食同源说藿香/125
小满经络调摄/125
芒种
栀子花/134
节气民俗/134
节气与疾病/135
养生防病围绕清/138
药食同源说莲子/140
芒种经络调摄/141
夏至
节气民俗/148
节气与疾病/149
夏季要防寒/153
药食同源说生姜/156
夏至经络调摄/157
小暑
节气民俗/164
节气与疾病/166
心态平和防过汗/168
饮食平衡多补水/169
药食同源说荷叶/170
小暑经络调摄/171
大暑
节气民俗/178
节气与疾病/179
大暑养生要点/181
药食同源薏苡仁/184
大暑经络调摄/185
立秋
立秋的哈密瓜/192
节气民俗/193
节气与疾病/194
立秋养生要点/197
药食同源说乌梅/200
立秋经络调摄/201
处暑
处暑的葡萄/208
节气民俗/209
节气与疾病/210
处暑养生要点/213
药食同源说百合/215
处暑经络调摄/215
白露
白露的柿子/222
节气民俗/223
节气与疾病/224
白露养生要点/227
中医话节气/14
药食同源说芡实/230
白露经络调摄/230
秋分
秋分的梨/238
节气民俗/239
节气与疾病/241
秋分养生要点/243
药食同源鱼腥草/244
秋分经络调摄/245
寒露
节气民俗/254
节气与疾病/256
寒露秋冻要分人/260
秋季食疗要滋润/262
药食同源说杏仁/262
寒露经络调摄/263
霜降
霜降的板栗/272
节气民俗/272
节气与疾病/273
霜降养生要点/276
药食同源说木瓜/278
霜降经络调摄/280
立冬
节气民俗/286
立冬要防季节性情感障碍/286
/15
立冬养生要点/289
药食同源说丁香/291
立冬经络调摄/292
小雪
节气民俗/300
节气与疾病/301
小雪养生要点/303
药食同源说白果/305
小雪经络调摄/306
大雪
节气民俗/311
大雪要防心脑病/312
大雪要藏形与神/315
运动养生要分人/316
药食同源说人参/317
大雪经络调摄/319
冬至
节气民俗/327
冬至注意防肾虚/330
冬至养生要点/330
药食同源说枸杞/333
冬至经络调摄/334
小寒
节气民俗/341
食疗养生的三个原则和三条主线/342
小寒要防关节病/344
中医话节气/16
小寒要防寒邪病/345
小寒养生要点/346
药食同源说黄芪/348
小寒经络调摄/349
大寒
节气民俗/356
大寒要防胃肠病/357
大寒养生要点/359
药食同源说桂枝/361
大寒经络调摄/36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