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系闻一多先生《古典新义》中之一种,1941年4月作于昆明。
此书以史事证《易》,提出不少新颖的见解,颇具影响。闻一多先生在书前小序中说:以钩稽古代社会史料之目的解《周易》,不主象数,不涉义理,计可补苴旧注者百数十事。删汰芜杂,仅得九十。即以社会史料性质,分类录出,幸并世通人匡其不逮云。此书后附闻一多先生的《易林琼枝》,闻一多先生认为:《易林》用《诗》多于《易》,盖事虽《易》,其辞则《诗》也。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1912年十三岁时以湖北籍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4年6月,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1927年2月,担任武汉国民革命军政治部艺术股长。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43年,组织十一学会。1945年3月,联名发表昆明文化界《关于挽救当前危局的主张》。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当日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杀害逝世,时年47岁。
2009年,闻一多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