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与绝技:木拱桥里的中国营造智慧 刘妍 著 中国古建筑 传统文化 传统营造技艺 木拱桥 廊桥 非遗
定 价:78 元
如何用最短的时间认清一个人的本性?与其欣赏他的仪典盛装,不如窥视他的居家日常;与其考察他的例行公事,不如观望他在紧急、危险或意外状态时的临场反应。木拱廊桥就是中国建筑的居家日常与极端考验。廊是山林乡村的起居室,是路的停顿、村的边界、神的居所、人的聚合、地的景观;编木成拱的神奇技艺,是民间匠师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与惊险的自然环境中,跳出窠臼的应急之举。于是木拱廊桥便成为一条特别的红线,既可串联生活与建造两种底层逻辑,又可揭示中国与西方的空间差异,集中、迥异而又关联,成为一把特殊的钥匙,剑走偏锋却刺入要害,帮助我们突破厚重历史的重重迷雾,打开中国建筑的隐秘心锁。从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惊鸿一瞥,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中国闽浙的深山,到欧洲的城市与市场,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明,穿行于古老的文献与木匠的斧凿,深入地方宗族的恩怨与匠师头脑的思维,跨越形式的表象,讲述匠师的传奇,揭秘建造文明的绝技。
揭秘濒危世界级非遗,抢救性记录东方营造绝技中国木拱桥被称为建筑奇迹,其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为正在消失的东方建筑奇迹留下了珍贵的科学档案,堪称一部抢救性的文化遗产备忘录。通过传递建造的历史,延续着这门技艺的生命。
破解千年技术之谜,揭示古建营造的底层逻辑为何编木拱桥在多个文明萌芽,却唯独在中国发展为成熟匠作传统?作者超越单纯技术分析,通过地理、文化、社会多维视角,解答了技术传播的悬案,更以小见大,呈现了中国建筑传统因地制宜、精益求精的深层智慧。
匠人家族口述实录,重现隐秘的技艺传承借助族谱叙事与匠人口述,首次鲜活还原了木拱桥世家的生存状态与跨代传承模式。
开创性实验,复原一座桥作者自主研发复原了《清明上河图》中消失的经典虹桥模型。这一开创性实验,将北宋汴京的繁华意象从画卷搬进现实。
刘妍,建筑历史学者,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筑考古学专业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工学硕士、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学士。现执教于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前言 为什么是木拱廊桥上篇 难题:无脚飞桥第一章 汴水激流一、 恼人的桥柱二、 无脚之桥三、 编木为之四、 废工三倍第二章 锦溪漫波一、 柱不砥流二、 长龙卧波三、 虹腰深稳第三章 杨梅深潭一、 七轿八马二、 水柱凌空三、 穿斗为廊中篇 屋身:空间的节点第四章 暧昧的廊桥一、 中国廊桥二、 廊桥遗梦三、 力学的成果四、 市场与城市第五章 多义的空间一、 路的停顿二、 村的边界三、 神的居所四、 人的聚合五、 地的景观下篇 绝技:胆魄与秘密第六章 木匠的饭碗一、 咒语:鲁班二、 数与线:绳墨三、 手艺:材料与工具第七章 桥匠的绝活一、 胆识二、 毫厘的秘密三、 榫卯的选择第八章 中国木构一、 反思常识二、 高效的建造三、 多用的榫卯四、 不变与万变小结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