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理论、实践与政策

 中国特色科技金融体系——理论、实践与政策

定  价:68 元

  • 作者:张俊芳 苏牧 张明喜 周代数
  • 出版时间:2025/8/1
  • ISBN:9787523525166
  • 出 版 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 商品库位:
9
7
5
8
2
7
5
5
1
2
6
3
6

本书是张俊芳研究员等以自己的课题研究成果为基础撰写的,分为上、中、下 3篇,其中,上篇(理论篇)是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科技金融理论的系统阐释;中篇(实践篇)是他们对于科技金融若干重要现实问题的认识;下篇(政策篇)是他们对于科技金融发展相关政策的思考。在理论篇中,作者系统阐释了新形势与新要求(见第一章);科技金融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辩证统一(见第二章);科技、金融、产业相互作用的规律认识(见第三章);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新趋势(见第四章)。他们发现,重大金融创新与重大科技创新的相互耦合催生了产业革命;金融结构与产业发展类型的相互适应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路径的相互协调提升了创新效率;资金链与创新链的相互适应有利于技术扩散与产业化;政府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中发挥了协同资源的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已经数字化,服务对象已经精准化,发展趋势已经融合化,政策工具已经非常态化。三在实践篇中,作者认为,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历史演进经历了 4为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科技金融而探索个阶段(见第五章),即起步萌芽阶段( 19781993年)、多元化探索阶段( 19942005年)、顶层设计与快速发展阶段( 20062016年)、加速融合发展阶段( 2017年至今)。作者还梳理了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见第六章),其中对创业投资、银行、科技保险、资本市场等是如何支持科技创新的做了阐述.作者梳理、分析了中国典型地区科技金融发展的经验(见第七章)。诸如,上海以国际化金融中心引领硬科技与跨境资本融合;广州以创、投、贷、融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一体化;深圳的科技金融对市场化驱动的企业全生命周期赋能;杭州依托数字金融和创业投资构建科技金融及创新高地;苏州推动产业链和金融深度服务制造业升级;武汉以光谷科创引擎强化政产学研金协同发展;合肥通过政府牵引打造科创产业集群;成都以西部数字化枢纽加快推进四链融合;西安依托硬科技和政策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实践篇中,作者还梳理、分析了中国科技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见第八章),一是科技需求与金融供给间存在五大矛盾;二是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不足有着深层次原因;三是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审视了科技金融面临的挑战。同时,作者还梳理、分析了科技金融发展的国际实践与启示(见第九章),诸如在供给侧,美国和德国的银行业、创业投资、保险业、资本市场都在着力支持科技创新;在需求侧,美国和德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量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都得到了科技金融的扶持。在政策篇中,作者思考了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的总体思路(见第十章),诸如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作者还思考了完善中国科技金融体系的重点方向与具体路径(见第十一章),诸如强化系统设计,构建协同工作体系;围绕重大需求,精准支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强化系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区域引导示范,夯实科技金融的制度基础;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的金融市场,完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相应地,作者还梳理了我国国家级科技金融重点政策。五这是一本融合理论构建、实践梳理与分析,兼顾政策设计思考的科技金融专著,反映了作者对于中国科技金融的系统思考与认识。好作品也需要适当的人来读。作者是本书的供给侧,读者是本书的需求侧。二者恰当配置,才能使本书的出版发行产生更好的效果。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理论,是科技金融研究者和管理者更为关心的问题。科技金融的实践问题和政策设计,是科技金融管理者、科技金融从业者及科技创新创业者更为关心的问题。综合考量,本书适合科技金融研究者、科技金融管理者、科技金融从业者及科技创新创业者阅读。作为本书出版前的读者,我相信读者群中的大多数人读了本书,都会从中得到启迪。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