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研究日本在婆罗洲施行战争暴行的著作。作者广泛搜集并梳理了散布于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相关史料,讲述了1941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对婆罗洲的侵略历史、残暴的统治政策,以及应当承担的战争罪责。全书对于日军制造的龙纳旺大屠杀、山打根死亡行军等暴行的揭露尤为深刻。同时,还讲述了婆罗洲人民为了脱离日军的残酷统治,进行了英勇无畏的反抗,发生了基纳巴卢起义等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 填补学术空白的深耕之作
对于二战时期婆罗洲的研究,国内长期存在系统性缺失,而本书从历史背景到战后影响,层层剖开日本占领的全貌。基于当地档案、口述等多元史料,为学界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研究范本,堪称该领域不可替代的补白之作。
- 权威学者的数十年积淀
作者奥依?凯尔特?金深耕东南亚历史数十年。他不仅是资深历史教授,还是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研究员、《国际亚太研究》主编,在历史理论及方法论方面有着深厚造诣,使得本书内容具有权威性与准确性。
- 撕开铁蹄下的暴行真相
以冷静的笔触还原了日军在婆罗洲的两次大规模暴行龙纳旺屠杀、山打根死亡行军,字里行间皆是对生命的践踏与人性的泯灭。这些被遮蔽的历史细节,不仅是对施暴者的控诉,更是对和平年代的深刻警醒。
- 揭开军国主义权力体系的运作逻辑
日本陆军的严苛管制与日本海军的策略性统治,在行政制度、资源掠夺、社会控制上呈现出惊人差异。这种对比分析不仅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杂性和日军占领时期的婆罗洲的实际情况,更让读者看清战争机器背后不同权力体系的运作逻辑。
- 从历史伤痕中汲取和平力量
书中不仅有对暴行的揭露,更记录了婆罗洲人民的反抗与战后重建。基纳巴卢起义的热血、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和幸存者的坚韧,都在诉说一个真理:忘记历史便是背叛。本书能唤起人们对和平的深刻反思与珍视。
- 战争史研究领域的典范之作
透过婆罗洲这一小切口,本书折射出二战时期远东战场的宏大图景:日本的扩张野心、殖民体系的崩塌、地缘政治的博弈。读者能从中找到独特的观察视角,堪称以局部见全局的典范之作。
本书的研究有强有力的史学动因,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动因是,目前为止尚无专门针对日本侵占婆罗洲这一课题的学术研究。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日本在某一时期对特定地区的占领或其他特定主题,而本书则将视角聚焦于婆罗洲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以此来填补这一学术空白。本书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婆罗洲南北半岛的详尽对比。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北半岛(战前英属婆罗洲)和南半岛(战前荷属婆罗洲)分别被日本帝国陆军(IJA)和日本帝国海军(IJN)占领。日本帝国海军对资源富饶、人烟稀少的南婆罗洲采取永久占领的长期政策。但在北婆罗洲,日本帝国陆军却并未实施类似的影响深远的政策。通过评估和对比两地区在战时的发展历程,本书在该领域的研究上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
本书试图考察婆罗洲各个民族和社群在战时的状况和遭遇,厘清太平洋战争和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同时,通过比较日本帝国陆军和海军在当地的政策和活动,力图揭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泾渭分明的差异,或者是否共同具备某些基本特征,是否只在形式上存在差异。
本书包含十章,所涉内容包括婆罗洲的战前和战时状态,日本对婆罗洲的侵略和占领、日本在婆罗洲的暴行以及当地的抗日活动、日本帝国陆军和海军之间的差异。
第一章介绍了婆罗洲相关历史和地理背景。
第二章主要分析战前的日本群体和他们头等要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要务,包括间谍活动)以及考察当地普遍存在的反日情绪。
第三章讨论日本发动战争的原因。
第四章分析日本的作战计划、殖民政府用以替代军事行动的阻遏政策,以及日本侵占婆罗洲的具体过程。
第五章介绍婆罗洲的领地划分:北婆罗洲(战前的英属婆罗洲,由沙捞越、文莱和北婆罗洲构成)由日本帝国陆军统治;南婆罗洲(前荷属婆罗洲)由日本帝国海军统治。针对日本帝国陆军和海军在行政制度方面的细节和特点,本章也做了详尽分析。
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对日本帝国陆军和海军在各自领地的政策和这些政策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
第八章主要探讨日本的两次暴行1942年的龙纳旺屠杀和1945年的山打根死亡行军,还对1943年10月的基纳巴卢起义和南婆罗洲所谓的抗日阴谋进行了研究。
第九章从资源开发,日本化政策,日本对抗日活动、起义活动和战俘的态度,当地居民的政治参与等方面对陆军和海军做了对比。
第十章介绍日本第37军在盟军收复婆罗洲之前的准备、婆罗洲战役前的秘密行动(沙蝇行动和蚂蚁行动)以及婆罗洲在战后紧接着的一段时期内的发展。
结语评估战时环境、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各民族的经历以及他们在战后的反应。
著者:奥依·凯尔特·金(Ooi Keat Gin),文莱达鲁萨兰大学历史系教授,韩国釜山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英国伦敦皇家历史学会会士,《亚太研究国际杂志》的创始人及主编,曾任教于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主编三卷本《东南亚:从吴哥窟到东帝汶的历史百科全书》。
总顾问:张宪文,历史学家,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
主编:范国平,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海外史料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南大学海外史料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译者:叶龙,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有外语教学、文化适应以及海外涉华档案翻译与整理等。
审校:刘超,南京大学文学院暨学衡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外文化关系与文学语境下的中外政治思想史。
丛书总序一 再塑从全球视野揭露日本罪行的典范之作 1
丛书总序二 全球视野下的日本远东战争罪行研究方兴未艾 4
序言 7
前言 1
第一章 婆罗洲概况 7
第二章 战前的婆罗洲 23
第三章 即将到来的战争 41
第四章 日本侵占婆罗洲 55
第五章 婆罗洲的分割 73
第六章 北婆罗洲 95
第七章 南婆罗洲 127
第八章 暴行、反抗和回应 151
第九章 将军和上将 205
第十章 时代的落幕 223
结语 247
缩略词对照表 255
参考文献 257
译者后记 287
出版说明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写在《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三辑出版之际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