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内科急症医学》是一部面向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者与医学生的中医内科急症诊治专著。内容涵盖内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应急处理、理法方药、预防调护等,兼具经典传承与现代视野 既系统归纳古代文献为理论依据,又融入现代医学最新进展,更以典型病案贴近临床实践。
全书结构清晰,不仅阐述中医内科急症的发展脉络、巴渝中医急症学术流派及近现代大家经验,还按传统疾病分类,详述各病症的概述、沿革、病因病机、诊断鉴别、急救处理、辨证论治、预后、现代研究、经典病例及西医综述等内容。
相较同类著作,其优势显著:古文献总结更全面并附按语助理解,急症处理方法更新实用,结合现代医学进展形成中西医双维度认知,为读者提供广阔视野与实用知识体系,满足临床与学习需求。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医学》是一部为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从业者、研究者、教学工作者及医学生量身打造的权威专著,其价值与特色在中医急症学领域尤为突出。
- 从内容广度与实用性来看,本书堪称中医内科急症的全景式指南。
它不仅系统涵盖内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应急处理、理法方药、预防调护等核心内容,更通过典型病案的呈现,架起理论与临床的桥梁,让读者能直接对接真实诊疗场景,快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对于医学生而言,这是一本夯实基础、衔接临床的优质教材;对于临床工作者,它更是解决急症难题的实用工具。
- 在学术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上,本书展现了深厚的积淀与前沿的视野。
一方面,它系统归纳整理古代经典文献,为中医理论传承提供扎实依据,更通过按语解析辅助读者穿透文字表象、领悟经典精髓,在传承中医根脉上尤为出色;另一方面,它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最新进展,从中西医双维度解析疾病与急症,既丰富了诊治内涵,又为读者打开跨学科视野,实现了守正与创新的统一。
从中医内科急症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到巴渝中医急症学术流派的形成、近现代急症大家的经验梳理,再到按传统中医类目细分的疾病条目(涵盖病因病机、急救处理、辨证论治等10余项内容),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既展现了学科发展的完整脉络,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规范指引。
相较于同类著作,本书以更全面的经典总结、更实用的最新方法、更立体的中西医视角脱颖而出,既是中医急症学传承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更是助力读者提升临床能力、深化学术认知的良籍。
序
医学是护卫人类健康的学问,其核心在于追求生命的平和与人体机能的缓慢衰退。急速地走向生命终点,这是人们不愿意接受的!然而,在医疗活动中,有些疾病会在极短时间内夺走人的宝贵生命。这些疾病,我们称之为急症。
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局限、技术发展受制约等多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中医药体系在急症治疗领域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旦遇到患者因病情危急而汤水难进的状况,常常几多为难。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保障的迫切需求,重庆市中医院黄星垣研究员早年间便创建了中医急症学科,为中医急症治疗开拓新的广阔领域,并引领全国中医急症医疗发展,使得彼时的重庆成为全国中医急症领域的佼佼者。今天,重庆市中医院徐健众主任中医师领衔众多专家教授共同编写《现代中医内科急症医学》,这让我兴奋不已!
第一,我曾亲眼见证过中医急症事业的起步与发展!1979年,首届全国中医内科急症学术交流会在重庆召开;1982 年,重庆市中医院建立全国中医急症培训基地,并在此后的十二年间,举办了十五期培训班、三期全国中药剂改班以及八期四川省中医急症培训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中医急症临床人才;1992 年,《中国中医急症》 杂志正式创刊。每一次中医急症领域的新进展,都让我对中医在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的前景满怀憧憬。
第二,我曾应邀为《温热求新》这一有关中医急症的专著写过书评。这是我在中医急症学术方面领先众人一步向黄星垣、郭铭信老师学习的机会。
第三,多少年来,不少人都片面地将中医定义为慢郎中。然而,大量丰富的临床实践让我们可以响当当地回应,中医也能治急症,临床上覆杯即效者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抗疫实践中,中医药在急症治疗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2023年1月3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提到:对于有可能转重的患者,及早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可以降低转重率。对于重型、危重型的患者,可以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降低病亡率。这有力地回应了社会上对中医的一些错误认知。
书名中的现代二字,凸显了本书在传统中医学基础上的创新进展。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出诸多治疗急症的新见解、新疗法,尤其是中医药在疫病治疗方面的临床思路、证治理论和治疗方法,无一不是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值得每一位临床工作者细细研读、用心思考并领悟,在临床中进行灵活运用,将其落到实处,提高疗效。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本新书早日问世,让广大读者先睹为快吧!
徐健众:主任中医师、技术二级、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重庆市中医院副院长。重庆市卫生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干部保健中医专家组专家、重庆英才(名师名家)。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名中医、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重庆市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中国中医药促进会温病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糖尿病分会、管理分会、继续教育分会常务委员、世中联脾胃病、糖尿病专委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
《实用中医药杂志》杂志社常务编辑、《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委,《中医临床研究》《中国中医急症》《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特邀编辑。
撰写学术论文四十余篇。撰写十余本专著。获得重庆市科技成果奖2项,市卫生计生委科技成果奖3项。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卫生局项目5项,参加重庆市科委等项目多项。
第一部分 总 论
第一节 中医内科急症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 /2
一、古代名医典籍对急症的论述和贡献 /2
二、中医内科急症的现代研究历程 /5
三、中医内科急症研究现状及成果 /7
四、中医内科急症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展望 /11
第二节 巴渝中医内科急症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14
一、巴渝中医内科急症学术流派的萌芽和溯源 /14
二、巴渝中医内科急症学术流派的形成、发展与辉煌 /17
三、巴渝中医内科急症学术流派的现状和展望 /24
第三节 近现代中医急症大家举隅 /28
一、巴渝中医急症代表黄星垣 /28
二、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开山人王今达 /30
三、为中医急症开药方陈绍宏 /32
四、悬壶桑梓七十载周仲瑛 /34
五、中医抗疫老兵张忠德 /36
六、学贯中西悬壶济世刘清泉 /38
第四节 现代临床常用急诊诊疗技术 /41
一、心肺复苏术 /41
二、气管插管术 /43
三、气管切开术 /45
四、气管内吸引 /49
五、穿刺 /50
六、机械通气 /60
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68
八、急诊床旁超声 /78
九、体外膜肺氧合 /81
第二部分 急危重症的中医证治
第一节 急性发热 /88
第二节 中暑 /105
第三节 中毒 /122
第四节 厥脱 (休克)/156
第五节 脓毒血症 /173
第三部分 中医肺系疾病证治
第一节 咳嗽 /188
第二节 哮证 /203
第三节 喘证 /218
第四节 咳血 /234
第四部分 中医心系疾病证治
第一节 心悸 /250
第二节 胸痹心痛 /274
第三节 心衰 (心水病) /298
第四节 不寐 /317
第五部分 中医脾胃系疾病证治
第一节 呕吐 /340
第二节 吐血病 /357
第三节 腹痛 /373
第四节 泄泻 /393
第五节 便血 /408
第六节 痢疾 /423
第七节 霍乱 /441
第六部分 中医肝系疾病证治
第一节 胁痛 /460
第二节 急黄 /477
第三节 积聚 /508
第四节 鼓胀 /522
第五节 痉病 /540
第七部分 中医脑系疾病证治
第一节 眩晕 /558
第二节 癫狂 /584
第三节 中风 /604
第四节 痿证 /624
第五节 头痛 /651
第六节 风痱 /669
第七节 痫病 /686
第八部分 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医证治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708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720
第三节 消渴 /732
第九部分 中医肾系疾病证治
第一节 水肿 /750
现代中医内科急症医学
第二节 淋证 /765
第三节 尿血 /779
第四节 关格 /795
附 癃闭 /809
中医内科急症常用方剂汇编
急危重症常用方剂 /818
心系急症常用方剂 /819
肺系急症常用方剂 /821
肝胆、脾胃系急症常用方剂 /823
肾系急症常用方剂 /827
脑系急症常用方剂 /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