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前景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前提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同样具有有限理性特征。本书以此为理论假设对机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行为进行了多维的测度与现状分析,并从企业-市场-政策的关系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使用2006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大量数据,通过网络系统的构建、测度和LSV模型得到了多个层次的数据,包括面板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买入与卖出同侪行为数据,并运用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向量自回归、因果效应等统计模型进行经验研究,并得到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
近些年来我国证券市场进入低位动荡期,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成为一大热点,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希望它作为投资人中的专业力量能够肩负起重要作用。本书研究特色具体可以归纳为三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在政策调整与改革中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新经济的融资需求。
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从以个人投资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结构性变化。从经济全局角度看,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这个中观市场将社会资源和居民积累引导到有活力、有潜力的实体经济中,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资本力量,是经济板块之间不可或缺的中介力量和参与主体。近些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行为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专家学者、相关部门希望它作为投资人中的专业力量,能够肩负起重要作用,具体可以归纳为三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引导长期价值投资,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在政策调整与改革中服务实体经济,满足新经济的融资需求。机构投资者,应当成为企业股权融资的压舱石,市场走势的稳定器,监管政策的排头兵。
本书在前景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前提下,探讨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具有有限理性特征;以实证方法考察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的现状与网络分析,进行行为测度,并针对上市企业的战略风险与价值识别,金融市场的长期走势与短期动荡,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针对性政策实施三个关系层面,研究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提出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抓住矛盾重点,稳定资本市场,加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具体路径。相关结构和章节内容如下:
第 1 章,绪论。本章以国内资本市场的现实经济环境为背景,引出本书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从企业决策、资本市场和政策监管三个方面监管下的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研究目标、研究路线、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进行介绍和总结。
第 2 章,理论梳理与机制分析。本章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① 我国具体实际中机构投资者的界定;理论界对于有限理性概念的描述和发展;② 前景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发展和问题适用性;③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定义和研究视角;④ 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政策监管的关系机制。这些问题的研究为后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分析视角。
第 3 章,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现状分析与多维测度。本章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① 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阶段、构成结构及行为特征等现状分析;② 从现状分析中得到目前机构投资者的网络系统构建和社会网络分析,包括基本属性、最小生成树、网络中心度;③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多维测度,包括网络遍历与聚类、密度熵与结构熵、同侪行为指数等。这些问题的研究为后文中的实证分析提供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合理度量。
第 4 章,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企业。本章主要研究内容为面对上市企业的战略偏差引起的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有限理性的信息环境中能否进行识别。运用20062020年季度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整体上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战略额偏差态度谨慎,但是也具有认可程度的异质性和非对称性。同时对于机构投资者在有限理性行为下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创造的偏好和情绪传染进行了研究。由于企业创新数据的限制运用了年度面板进行了实证,发现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的创新确实具有偏好,但是不具有一致性,并且函数关系较为复杂,通过机制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情绪的影响因素。
第 5 章,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市场。本章主要研究内容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和私人信息传播对股市走势造成的波动性影响。具体测度为使用香农熵分别测度机构投资者的复杂性和结构性。运用20062020年的年度时间序列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的持股行为和私人传播对股市造成影响,有发展阶段上的不对称性和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异质性。
第 6 章,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政策。本章主要研究内容为当我国金融监管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进行调节调控时,能否抑制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中的非理性部分。具体测度为机构投资者卖出和买入等同侪行为,运用 20062020 年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可以显著的抑制机构的模仿、羊群等同侪行为,并且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动机偏向非业绩支撑和短期的时候,抑制作用显著。
第 7 章,结论与建议。这一部分是对本书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的总结和评论,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及指出本书的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机构投资者作为企业,以追求利润为根本,但是并非唯一追求,身担多重委托代理身份,寄予多重监管要求,需要苦练内功,肩负重任。本书的具体政策建议为:认知机构投资者行为特点,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构建良好的专业队伍;提高企业信息披露水平,维护市场中的信息公平;关注市场概念炒作与波动异常,引导价值投资回归理性出动组合拳四个主要方面。
刘佳,统计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教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金融风险分析、数据挖掘等。研究成果聚焦于金融统计、复杂网络的统计应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向,并在SSCI、SCI索引一区二区期刊发表论文7篇,论文《基于网络香农熵的金融行为测度研究》获山东省统计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山东省省厅成果奖4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山东省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完成山东省统计局课题2项。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文献综述 6
1.2.1 企业决策中的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 7
1.2.2 资本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 14
1.2.3 政策监管下的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 20
1.2.4 文献述评与启示 23
1.3 研究目标、方法与研究路线 24
1.3.1 研究目标 24
1.3.2 研究方法 25
1.3.3 研究路线 26
1.4 本章小结 28
第2章 理论梳理与机制分析 29
2.1 相关概念 29
2.1.1 机构投资者 29
2.1.2 有限理性行为 30
2.2 理论基础 33
2.2.1 前景理论 33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7
2.2.3 基础理论适用性 44
2.2.4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定义 45
2.3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视角 46
2.3.1 企业外部股东纾困企业融资 48
2.3.2 市场参与主体引领市场投资 50
2.3.3 政策监管对象归属政府规制 51
2.4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企业市场政策的具
体机制 53
2.4.1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对企业持有策略的影响 53
2.4.2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对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57
2.4.3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监管政策的因果效应 59
2.5 本章小结 61
第3章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现状分析与多维测度 62
3.1 机构投资者现状分析 62
3.1.1 发展阶段 62
3.1.2 构成结构 65
3.1.3 行为特征 69
3.2 行为网络构建与分析 75
3.2.1 网络系统构建 78
3.2.2 社会网络分析 79
3.3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多维测度 84
3.3.1 网络遍历与聚类 85
3.3.2 密度熵与结构熵 88
3.3.3 同侪行为测度 95
3.4 本章小结 98
第4章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企业 101
4.1 企业变量、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101
4.1.1 企业战略风险 101
4.1.2 模型构建 105
4.1.3 数据来源与模型适用性检验 105
4.2 回归结果与分析 109
4.2.1 基准回归 109
4.2.2 企业产权异质分析 110
4.2.3 企业战略维度异质分析 111
4.2.4 市场环境异质分析 113
4.3 稳健性检验 115
4.3.1 因变量测度调整 115
4.3.2 自变量测度调整 115
4.3.3 网络阈值调整 116
4.4 企业价值创造创新战略举例 117
4.4.1 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 117
4.4.2 非线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121
4.4.3 门限回归区制分析 124
4.4.4 滞后算子的区制检验 128
4.4.5 情绪传导与遮掩效应 130
4.5 本章小结 133
第5章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市场 136
5.1 市场变量、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136
5.1.1 市场变量 136
5.1.2 模型构建 137
5.1.3 数据来源 139
5.2 模型适用性检验 140
5.2.1 平稳性检验 140
5.2.2 模型滞后期 141
5.2.3 抽样设置 141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43
5.2.1 时变随机波动性分析 143
5.2.2 时变脉冲响应分析 145
5.2.3 联动脉冲响应分析 150
5.4 本章小结 152
第6章 机构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与政策 154
6.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154
6.1.1 模型构建 154
6.1.2 数据来源 156
6.2 回归结果与分析 157
6.2.1 相关性分析 157
6.2.2 组间差异分析 158
6.2.3 双重差分基准回归 159
6.3 稳健性检验 161
6.3.1 扩容窗口期检验 161
6.3.2 平行性检验 163
6.3.3 倾向得分匹配检验 165
6.3.4 排除IPO当年影响 169
6.4 进一步研究 170
6.4.1 持股动机的收益分析 170
6.4.2 持股动机的换手率分析 172
6.5 本章小结 175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177
7.1 基本结论 177
7.2 相关建议 180
7.2.1 机构启示 181
7.2.2 政策建议 182
7.3 研究展望 186
参考文献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