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华夏先民为记录汉语而量身创造并逐步完善的表意文字,是人类文字中仅有的持续使用数千年的自源文字。立足形义联系以据义构形,一字记一语素而单音成字,是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的特质,也是汉字超古今超方言记录汉语的根本所在。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图画的符号化。它以单音节词为单位据义构形,起始于依类象形而发展于比类合谊的合成化,拓展于依声托事而完备于以类附声的形声化。经过表形表音兼表义音的辩证演进,历史地形成了以象形字为基础以形声字为主体的表意文字体制。汉字记词方式的辩证演进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汉字的结构功能是在表意性质与经济原则的协同作用下优化的,其优化集中体现为有限符号的无限运用。汉字是一个以少驭多层级合成的符号系统,七八万汉字是由四五百个基础字符合成出来的。汉字具有据义构形推类示义的表意功能,71个核心义符的参构字是古今汉字的主体,是系统保持表意性质的压舱石。汉字具有社会用字高度集中的规律,2500常用字覆盖了98%的现代自然语料。汉字结构功能的协同完善促进了汉语书面语的统一和发展。
汉字研究要立足于表意义字的实际,注重中西语言学研究思路的结合,把共时描写与历史比较结合起来,把定性分析与计量分析结合起来,把字语研究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以力求理论J:的深化认知与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记词方式的辩证演进与历史必然
第二节 结构功能的协同完善与经济原则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及特点
第一节 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的特质
第二节 汉字在表词功能上的特点
第三章 汉字起源的深入探索
第一节 汉字主要起源于记事图画的符号化
第二节 汉字是华夏先民集体智慧所创造的
第三节 汉字的起源始于新石器时代前期
第四节 汉字源起于多头发生而交汇于中原
第五节 从单符记事向多符连用的起源进程
第四章 汉字字体的相承递变
第一节 商周甲金文的演变
第二节 秦汉篆隶字的发展
第三节 唐代楷体字的规范
第五章 汉字字式的辩证演进
第一节 古代学者的逐步探索
第二节 现代学者的深入研究
第三节 字式演进的基本历程
第六章 据义构形的表形字
第一节 依类象形的象形字
第二节 指而可识的指事字
第三节 比类合谊的会意字
第七章 借符记音的假借字
第一节 义的引申与音的假借
第二节 据义构形与据音借形
第三节 假借记词与通假用字
第八章 以类附声的形声字
第一节 加旁分义的生成机制
第二节 形声系统的基本格局
第三节 现行义符声符的功能
第四节 声符兼义与字符破体
第九章 现代汉字的整理规范
第一节 现代汉语通用字的定量
第二节 现代汉语通用字的定形
第三节 现代汉语通用字的定音
第四节 现代汉语通用字的定序
第十章 汉字演变的三大规律
第一节 字式:记词方式形声化
第二节 字形:形体结构简明化
第三节 字用:社会用字规范化
第十一章 协同完善的结构功能
第一节 共时描写与汉字的剖面构造
第二节 基础字符与汉字的层级结构
第三节 直接字符与汉字的表词功能
第四节 字语协同与汉字的逐步完善
第十二章 推类示义的表意功能
第一节 合成构形用义符表意
第二节 核心义符的构形表意
第三节 基础字符的演进完善
第四节 以形表意的运作机制
第十三章 高度集中的社会用字
第一节 字频词频的计量描写
第二节 社会用字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规律形成的历史必然
第十四章 多重联系的形音关系
第一节 字群:音同形不同的同音字
第二节 单字:形同音不同的多音字
第三节 字符:符同音或异的形声字
第十五章 汉字的科学教学
第一节 学科的特点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教材的编写与顶层设计
第三节 教法的改进与能力培养
第十六章 汉字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古为今用:在温故知新中传承
第二节 洋为中用:在守正创新中发展
第三节 结语
后记 我的问学历程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