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探讨当前高校历史教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探索改革的路径和方向,为推动高校历史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和借鉴。本书涵盖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训、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力求全面系统地探讨历史教学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读者对象:高校历史学相关教师及学生、关心高校教学的各类读者。
在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高校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以及思辨性思维能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为高校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打破思维定式,转变思想观念,以激发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活力。强化战略思维,处理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与国家战略需求的关系,是推动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校应立足自身办学优势和学科特色,聚焦国家和区域战略,深化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强化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型人才。改革的核心在于营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环境氛围,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质量观和卓越的教育教学观。
本书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当前高校历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思路与实践参考。全书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等多个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如何通过改革提升历史教学质量,进而推动历史教育在高校中的高质量发展。
历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历史意识和思辨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我们迫切需要探索并实践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之路。
本书由商博雅撰写前言及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章,郑亚红撰写第六章及后记,韩靖雪撰写第四章及第七章至第九章,从九个方面系统地探讨高校历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并指出历史教学改革的内容、质量保障措施及成功案例,为推动高校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通过对政策的深入理解与融合,我们希望本书不仅能为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更能激发广大教育者与研究者对历史教学创新的关注和参与。高校历史教学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模式的更新,更是对文化传承与国家认同感塑造的担当。我们坚信,通过对历史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历史教育必将成为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历史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历史意识与使命感的优秀人才。
愿本书能够为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助力,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实践支持,为新时代高校历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贡献绵薄之力。本书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郑亚红,女,保定学院副教授,民盟盟员,2006年于保定学院任职,现为文博学教研室主任,研究专长中国近代史、非物质文化,主持省厅级课题4项,出版《保定通史》《河北涿州非遗传承人。
尚博雅,女,保定学院讲师,中共党员,2020年于保定学院任职,研究专长中国古代史。
韩靖雪,女,保定学院讲师,中共党员,2020年于保定学院任职,现为历史学教研室主任,研究专长历史学,主持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
目录
第一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节时代背景和意义
一、时代背景
二、时代意义
第二节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
二、发展趋势
第三节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高校历史教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高校历史教学的演变
一、演变过程
二、演变意义
第二节高校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有所创新
二、课程体系逐渐优化
三、实践教学受到重视
四、评估体系逐步完善
第三节高校历史教学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一、教学内容方面
二、教学方法方面
三、教师队伍方面
四、考核评价方面
第三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
第一节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一、复合型人才的内涵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路径
第二节强化历史学科的以史育人和实践育人
一、以史育人
二、实践育人的重要性
第三节实现历史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一、虚拟现实技术:重构历史场景认知
二、数字人文技术:拓展史料研究的维度边界
三、智能算法:革新历史解释的范式逻辑
四、区块链技术:创新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五、社交媒体:重塑历史传播的生态格局
六、在线教学平台:革新历史教学模式
第四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原则
第一节以学生为中心原则
一、目标转向:从历史知识容器到历史思维主体的
育人升级
二、关系重构:从单向灌输到探究共同体的教学改革
三、价值重塑:从专业教育到立德铸魂的价值升华
第二节成果导向原则
一、目标转向: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范式升级
二、体系重构:从学科逻辑到需求逻辑的系统变革
三、评价转型:从分数判定到证据为本的质量革命
第三节科学性原则
一、教学内容科学化:史学前沿与学科规范的有机统一
二、教学方法科学化:认知规律与教育技术的协同创新
第四节创新性原则
一、理念革新:从知识传承到范式革命
二、方法重构:从经验驱动到技术赋能
三、内容迭代:从学科闭环到文明对话
四、生态转型:从封闭系统到协同网络
第五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原则
一、理念重构:从二元割裂到辩证统一
二、课程建构:从线性叠加到三维耦合
三、教学实施:从单向传输到双向互构
四、评价机制:从平面考核到立体验证
五、生态支撑:从局部突破到系统协同
第六节多元性原则
一、认知范式转型:从单一叙事到复调阐释
二、教学内容重构:从线性知识到多维网络
三、方法体系创新:从同质化训练到差异化适配
四、评价机制革新:从标准化考核到多模态评估
五、文化生态培育:从封闭系统到开放场域
第五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内容
第一节课程体系改革
一、优化课程设置
二、更新教学内容
第二节教学模式改革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三、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四、多元化教学方式
第三节评价体系改革
一、建立多元化、全过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二、强化评价反馈机制
第四节教师培训与发展改革
一、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二、教师发展计划
三、师资队伍建设
第六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质量保障措施
第一节建立质量机制制度
一、建立课程审议机制
二、建立师生评教双向反馈机制
三、建立教师队伍培养机制
四、建立实践教学合作机制
第二节完善教学质量的定量与定性评估
一、定量评估高校历史教学质量
二、定性评估高校历史教学质量
第七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
第一节中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
一、某师范大学探微史课程改革实践
二、某高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实践
三、某地方院校地方史地方史课程课程改革实践
第二节成功案例的共同特点
一、课程内容的创新与深化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学生参与的活跃度
三、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节案例研究的启示
一、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现代科技的融入
三、跨学科融合的必要性
四、实践与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五、个性化学习与反馈机制
六、综合素养和思辨性思维的培养
第八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国际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概览
一、多元视角与跨学科合作
二、技术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三、教学实践与体验
第二节国际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典型案例研究
一、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全球历史课程改革
二、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世界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第三节国际经验对我国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强调跨学科性和综合性
二、重视原始资料和实地考察
三、注重思辨性和思辨性思维的培养
四、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资源
第九章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展望与持续改进
第一节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的未来展望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四、评价体系的完善
第二节持续改进与监测机制
一、健全多方参与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二、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三、优化课程设计与内容
四、优化教学资源与环境
五、强化教学团队建设与培训
后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