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医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在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勤劳智慧的佤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有的医药资源防治疾病,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行医用药经验,为佤族人民防疫疾病、生存繁衍,起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然广泛使用。但由于佤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无法记载这个民族医药形成和发展所走过的漫长历程,而主要通过口碑代代相传。在传承过程中缺失文献记载这一重要环节导致佤族医药常常以零散、残缺不全的形式存在。佤族的医学思想医学观念、诊断方法、用药规律等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缺,部份口授身传的口碑医药已消失或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急需文字转录予以保存。
温伟波,男,1968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云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博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工作指导老师,荣获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专项”、云南省名中医等称号。因在抗疫工作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
赵杰,主治医师,云南省高层次中医药学科后备人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医药促进会内分泌分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重点学科老年病学秘书、云南省中医老年病科专科联盟秘书长、云南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秘书,以及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和甲状腺疾病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云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及质量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从事中医及民族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达1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海青山,男,硕士学位,副教授,中医执业医师。主讲《生理学》、《现代医学概论》、《病理生理学》、《机能实验学》等课程,出版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