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要对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进行考证后,很多课题组都在考证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但成员多为自然科学领域学者,对古籍文献的熟悉度不够,因此有必要由医史文献领域的学者对经典名方的古籍文献记载进行详细梳理,为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考证及成药的开发提供文献支持。本套丛书计划对由脾胃病学会投票选举出的100首脾胃病经典名方的相关古籍文献进行梳理,考证每一首经典名方的关键信息,梳理当代的研究成果,并予以综述。
本书特选取《伤寒论》中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且从古至今研究深入的6首脾胃病名方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序,从古到今整理中医药典籍及非医药典籍中的经典名方内容,考证关键信息,以考证经典名方的古代临床应用变迁。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考证精神,尊古而不泥古,正视经典名方的历史沿革,用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认识经典名方中药物的基原、炮制、剂量、煎煮法等关键共性问题,为脾胃病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依据。同时梳理经典名方的学术史,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并得出结论,此研究结果可丰富中医脾胃病古籍知识库,为中医脾胃病古籍数字化发展提供支撑。
本书相关研究可以很好的克服中医药数据的整体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等,可从大量的方剂数据中挖掘出符合现代脾胃病研究的理论与知识。此书的研究对推动中医脾胃病理论发展,发挥中医脾胃病治疗特色,促进中医脾胃病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博士,副教授,国家英语六级。200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42010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于2010年至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工作,现为宁夏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文史教研室教师。主要从事医古文、对外汉语、回族伊斯兰文化以及医学史教学。主要科研方向为回族和回医药历史与文化研究。在研校级课题1项,宁夏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并参与各级各类课题数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获省级奖励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