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理是八极拳的灵魂,它贯穿于所有的招式和动作之中,是八极拳真正的内核。
无论是哪种风格的八极拳,无论是由哪位老师传授的,其背后的拳理都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八极拳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拳理的思考和研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练习表面的招式和动作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八极拳的精髓,掌握八极拳的核心技能。
本书就是从八极拳的现象出发,跳出练套路的思维模式,深入本质,用意义不同的指示线条、图形,揭示招式背后的八极拳拳理,并附赠总计61节视频课程与演示,涵盖八极拳必学的桩、单式、招法,让每个热爱八极拳的武者都能学会八极拳的技术与精神内核。
- 开门八极拳从劲力基础到实战对练的系统教程
- 用不同颜色、形态的线条,清晰标画虚与实的运动轨迹,蓄与发的收放招式,深入内在拳理
- 详加诠释技击中的原型动作以及变招,跳出套路化的练拳思维,强化八极拳组合技术
- 附赠15节两仪桩精讲课程、46节单式和套路演示视频
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已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数千年,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积累并逐步丰富完善起来的生存技能之一。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发展,武术历经风雨,去芜存菁,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中华武术文化,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然而,时至今日,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大众武术教育的发展仍需有识之士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武术爱好者和传播者,我了解到大众关于武术的认知大多源于影视作品、小说,甚至受到一些道德沦丧的伪专家、假大师的误导。这种片面的认知无疑对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三十多年来,我深耕武术领域,不断学习、研究、探索与实践,对武术有着深厚情感。如今,我凭借自身体会和有限的技能积累撰写此书,希望能为大众呈现一个全面、真实的武术世界。
本书围绕我所传承的八极拳展开,重在阐释其练法、用法。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书的插图中用各类线条表示运动轨迹。红色双线箭头表示正确的、直的劲力,金色单线箭头为轨迹指示线,圆虚点箭头则表示弧形、圆形的劲力。
因个人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望各位方家指正。
仇宝龙
12岁启蒙于强瑞清传系八极拳传人刘绵文先生,后拜入开门八极拳第七代传人吴连枝先生门下,为八极拳第八代传人。
北京八极拳俱乐部负责人,孟村八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八极拳国际培训中心技击部教练。
| 上 篇 | 拳外之学
一、中华武术文化思想之源
二、武道教育是中华武术文化的灵魂
三、武术文化的多样性
儒家文化
道家文化
墨家文化
释家文化
江湖文化
小结
四、八极拳的命名
五、大众对武术的理解
六、武术的神话与神化
七、习武是身心渐进的过程
八、鉴古知今识武术
武术与武舞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与散打
拳脚与兵器
内家拳法刍议
| 下 篇 | 走进八极拳
一、千朵桃花一树生
八极有几许
风格有千秋
理为一贯
二、欲起高楼先筑基
夯实结构
两仪桩
三、万相皆由心意起
四、一式至精,百拳尽通
五、身备六力用八打
六力
八打
六、八极小架
套路
八极小架练习的三个阶段
七、单摘套路单式练
八、对练与实战
对接与六肘头
游走性技术
防守反击技术
迎击技术
八极拳的组合技
八极拳的打靶训练
八极拳的警戒姿势
八极拳格斗距离的分类
八极拳对战距离的破坏与建立
八极拳对现代搏击规则的适应
脱敏训练,克服恐惧
一到实战,学以致用
两种状态:疯狗与蛟龙
街头防卫须谨慎
少儿习武之我见
九、铁砂掌与排打
十、八极拳的挨、傍、挤、靠
十一、八极薪传
一练拙力如疯魔
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
四练自由架势懒龙卧
五练五脏气功道
六练筋骨皮肉合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