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日本书纪》《上宫圣德太子传补阙记》《圣德太子传历》等重要原始文献,聚焦圣德太子、大化改新与日本崛起这一关涉日本历史走向的关键话题之一,深入剖析了飞鸟时代前期的政治博弈与文化变迁。具体来看,本书系统阐述了圣德太子坚定推行以大化改新为代表的一系列政治改革的历史背景、现实逻辑与最终结果瓦解了以苏我氏物部氏为首的两大封建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本书精彩解读了飞鸟时代日本的外交、法令、建筑、美术、工艺等,并对存疑的史实进行深入探讨。
○系统讲述飞鸟时代跌宕起伏历史的精彩读物
本书既满足日本史深度研究者对原始档案的考据需求,又以权谋叙事、文物解密吸引大众读者,填补中文学界对飞鸟时代系统性研究的出版空白。本书坚持非神圣化叙事,打破日本官方史学塑造的佛教圣君形象,揭示圣德太子作为政治实用主义者的本质(如《十七条宪法》实为削弱豪族的地方分权手段)
○深刻剖析圣德太子的复杂性和特殊的历史地位
圣德太子是日本文化的奠基人之一,在东亚文明交流中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冠位十二阶制度直接借鉴高句丽官制,反映东北亚政治同盟需求。遣隋使国书事件是精心设计的对等外交试探,旨在测试隋朝对倭国独立地位的容忍度
境野哲(18711933),日本佛教史学家、佛教运动家、宗教家。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佛教史。日本东洋大学教授,执教于曹洞宗大学(日本驹泽大学前身)。新佛教徒同志会核心成员,致力于创办杂志《新佛教》。1894年,境野哲与村上专精等人共同创办杂志《佛教史林》。1918年,任日本东洋大学校长。1926年,任日本驹泽大学教授。1930年,于日本驹泽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隋唐以前的佛教变迁》。
第1章绪 论001
第 1 节 日本历史的三大阶段 002
第 2 节 奈良文化的源头 003
第 3 节 日本文明史中圣德太子的功绩 005
第 4 节 明治天皇与圣德太子 006
第 5 节 圣德太子 008
第2章圣德太子系谱及生辰011
第 1 节 圣德太子的父母 012
第 2 节 圣德太子的生辰 014
第 3 节 圣德太子的名讳 016
第 4 节 圣德太子的家族 019
第 5 节 圣德太子的妃嫔及子女 020
第 6 节 南岳禅师转世 024
第3章圣德太子的幼年时代027
第 1 节 《日本书纪》的文风 029
第 2 节 拜南无佛像、会百济使者日罗 031
第 3 节 十六岁祈祷像 033
第 4 节 净土真宗与圣德太子 034
第 5 节 圣德太子儒佛之师 036
第4章苏我马子弑君与圣德太子039
第 1 节 儒者对圣德太子的评论 041
第 2 节 苏我马子弑君 043
第 3 节 穴穗部皇子的野心 045
第 4 节 苏我稻目两个女儿与两大分支 047
第 5 节 穴穗部皇子与物部守屋的勾结 049
第 6 节 穴穗部皇子再生异心 052
第 7 节 讨伐物部守屋 055
第 8 节 押坂彦人大兄皇子即位落空 057
第 9 节 党派斗争酿成大祸 059
第 10 节 圣德太子不追究苏我马子的缘由 061
第5章政治改革065
第 1 节 圣德太子摄政前的政治局势 067
第 2 节 政权角逐与佛教传入 071
第 3 节 保守派与激进派的冲突 072
第 4 节 物部氏与苏我氏之争的直接原因 074
第 5 节 苏我马子并非狂暴之徒 075
第 6 节 始创官位制度 077
第 7 节 冠位 080
第 8 节 冠位的道德称谓 083
第 9 节 大化改新继承圣德太子遗志 084
第6章圣德太子的外交政策087
第 1 节 朝鲜半岛诸国与日本 088
第 2 节 新罗反抗日本 090
第 3 节 任那问题 092
第 4 节 新罗暂时顺从 095
第 5 节 二伐新罗 097
第 6 节 遣使中国 099
第7章 《十七条宪法》103
第 1 节 《十七条宪法》的文辞 104
第 2 节 《十七条宪法》的性质 106
第 3 节 儒者的宪法观 107
第 4 节 政治改革之本 108
第 5 节 圣德太子与儒教 110
第 6 节 《十七条宪法》概观 112
第 7 节 《十七条宪法》条目 114
第 8 节 《十七条宪法》不讲孝悌 117
第 9 节 圣德太子与神道 118
第 10 节 本地垂迹说的起源 120
第 11 节 《五条誓文》与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 122
第8章圣德太子时代之前与之后的佛教125
第 1 节 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 127
第 2 节 国神与蕃神 128
第 3 节 瘟疫与佛教 130
第 4 节 佛教再起 132
第 5 节 佛教拥护者 134
第 6 节 佛教入宫 136
第 7 节 穴穗部皇子的态度 138
第9章 圣德太子建立的寺院139
第 1 节 《古今目录抄》中记载的四十六寺 140
第 2 节 法头的实地调查 143
第 3 节 圣德太子建立的寺院(一) 145
第 4 节 圣德太子建立的寺院(二) 147
第 5 节 圣德太子幼年发愿造寺 149
第 6 节 兴建四天王寺的由来 151
第 7 节 四天王寺是否移建 153
第 8 节 大别王寺 155
第 9 节 四天王寺的四个院 157
第 10 节 四天王寺、法隆寺的建造时间 159
第 11 节 法隆寺的寺院配置 161
第 12 节 法隆寺是否曾发生火灾 163
第 13 节 壁画 165
第 14 节 金堂佛像 167
第 15 节 玉虫佛龛 170
第 16 节 圣灵院 171
第 17 节 圣德太子与元兴寺的建造 172
第 18 节 圣德太子兴建广隆寺了吗 175
第 19 节 熊凝寺乃御愿寺 177
第 20 节 坂田寺 178
第 21 节 圣德太子建造中宫寺 179
第 22 节 葛城寺与法轮寺 181
第 10 章
圣德太子的事业183
第 1 节 圣德太子的新道德观 185
第 2 节 圣德太子与学问 187
第 3 节 开凿池塘 189
第 4 节 工艺绘画 191
第 5 节 音乐 193
第 6 节 历的起源 194
第 7 节 圣德太子的人格 196
第 11 章 圣德太子离世197
第 1 节 天寿国曼荼罗绣帐 201
第 2 节 圣德太子的享年 203
第 3 节 阿佐礼拜四十九 205
第 4 节 膳大郎女薨去 207
第 5 节 圣德太子薨去的寝宫 208
第 6 节 矶长的灵庙 210
第 7 节 圣德太子薨去时的情形 211
附 录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略解 215
考 证 天寿国曼荼罗绣帐铭文的解读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