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哲学界》是北京市哲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辑刊。以所属年度为标记,每年出版一辑。
《北京哲学界》依托北京哲学界的学术力量,直面哲学前沿问题,推动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发展,为繁荣首都乃至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服务。本辑刊常设栏目主要有:学科发展报告、学术前沿论坛、热点聚焦、专题讨论、新著选登、名家笔谈、人物专访、书刊评介等,后并北京市哲学会年度大事记。《北京哲学界》首辑(2019)出版于2021年,现在编辑的是2020~2022年合刊。过去三年,北京市哲学会连续举办了三次学术前沿论坛:全球化语境中的国家治理(2020),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2021),当代中国哲学的文化使命(2022)。由于篇幅限制,本辑合刊主要选载这三次前沿论坛的报告文稿。学科学术发展报告是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市社科基金的品牌项目,本次将过去三个年度的哲学学科学术报告一并刊出。这是本集《北京哲学界》最核心和主要的内容。
杨学功,男,1963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社会理论研究。主要著作有《传统本体论哲学批判》《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在范式转换的途中》等;合著有《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全球化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演变》等;译著有洛克莫尔《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艾伦·伍德《马克思思想导论》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北京哲学界·2020~2022
目录
目录CONTENTS
学科报告
2020年度北京哲学学科学术发展报告00
2021年度北京哲学学科学术发展报告
2022年度北京哲学学科学术发展报告
前沿论坛
当代中国哲学的使命
视域融合: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当代哲学的历史使命
张志伟
主体性的追寻:百余年中国哲学研究及其当代面向
丁四新
汉语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使命
彭永捷
古典学的使命与担当
从维拉莫维茨和尼采的争论出发
王双洪
热点聚焦
全球化语境中的国家治理
社会发展视域中的国家治理
丰子义
现代国家的双重身份与未来可能的世界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个纯理论的分析与猜想
黄裕生
全球化与去中心化:现代性语境下的国家认同困境
吴玉军
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国家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黄志军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技术治理
程倩春
美学论苑
中国美学史研究:限界、可能与目标
刘成纪
当代中国美学景观与问题
史红
来稿选登
历史分期与乌托邦
张立波
学术动态
全球化语境中的国家治理:北京市哲学会2020年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
关祥睿
当代中国哲学的历史使命:北京市哲学会2021年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市社科联学术报告厅举行
屈文鑫
当代中国哲学的文化使命:北京市哲学会2022年学术前沿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
周心仪
2020~2022年北京市哲学会大事记
《北京哲学界》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