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类学学会黛安娜·福赛斯奖获奖作品
硅谷有太多的记录者,但本书并不追踪热点写公司故事,也不呈现哪个创业项目成功了。作为一个用25年时间追访300多位工程师、创业者、移民、家庭和跨国公司员工的人类学家,作者试图呈现一个被高科技深度渗透的社会:他们如何在工作即生活的节奏中平衡家庭与自我?他们如何在全球流动中重建文化身份?平台经济、社交媒体、物联网、远程办公……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数字生活方式,早在硅谷人的日常中被实验、冲突、妥协与再造。
这不是一本关于创业神话的书,而是一部关于技术如何改变日常生活的文化民族志。它为理解当下中国的数字社会提供了独特参照。
理解今天AI社会的前历史
记录事件是有趣的,重建意义是艰难的。本书的关注点不是硅谷的公司,而是硅谷人的生活。因为那是狂奔二十多年来每一个996人的疑问:改变世界的到底是谁?除了更快,我们得到了什么?
J. A. 英格利希-鲁埃克(J. A. English - Lueck),美国圣何西州立大学人类学教授。自1992年以来,她致力于对硅谷地区独特文化的研究,著有《硅谷文化》、《忙不胜忙:为什么美国家庭慢不下来?》(合著)、《存在与福祉:硅谷工作者的健康与身体》等。
译者简介
丁依然,北京师范大学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与社会、监控文化、传播学理论。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平台社会、网红经济、数码民族志。
致 谢 001
前 言 005
第一部分:技术之地
第 一 章 文化版本2.x:一个蔓延的社区 013
第 二 章 压缩:用数字设备重塑时空 079
第 三 章 人际网络:建立硅谷社区 135
第二部分:穿梭于复杂性之间
第 四 章 投入/产出:全球文化催生记 183
第 五 章 流动:工作文化和家庭文化 235
第 六 章 带宽控制:创造有用的文化 291
参考文献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