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育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原理,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对药用植物的部分组织或细胞进行培养,以快速获得大量遗传性状一致植株的现代生物技术。本书开展了八角莲、铁皮石斛、龙骨风等71种珍稀及常见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期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书作者权威,内容严谨,理论与实践并重,部分药用植物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与应用价值。
我国是植物大国、中药材大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我国植物药资源数量约占药用资源的80%,达到15000多种。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和中药材产业规模的扩大,中药材需求量逐年攀升,但生境变化及市场需求剧增导致药用植物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使得药用植物野生资源蕴藏量大幅度降低,一些中药材自然资源储量甚至濒临枯竭。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即药用植物的无菌培养技术或药用植物的克隆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药用植物体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胚珠、子房、花药、花粉以及贮藏器官的薄壁组织、维管束组织等,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分化、生长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技术之一,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加速育种、改良品质、不受地区季节限制、便于工厂化育苗等突出优点,在解决中药材资源短缺、保存、筛选优良种质及推动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传统的繁殖技术相比,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人为可控性更高,繁殖周期更短,繁殖系数更大,更有利于药用植物的繁殖与生产。本书在与肖培根院士合作开展珍稀濒危药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发肉桂等广西特色药材高质量生产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研究壮瑶药岩黄连种质评价、筛选及其药材品质提升研究区域特色药材品种关键技术研究推广及广西冷背药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项目支持下,开展了八角莲、白及、龙骨风、鹿角蕨、罗汉果、铁皮石斛、岩黄连等71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以期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和深度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为药用植物研究及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书的编写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领导、多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赵鑫磊,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蒋日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黄浩,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蓝祖栽、林伟、农东新、柯芳、汤丹峰为本书各部分的编写提供了数据、图片或文字上的帮助,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能够服务更多的受众群体,本书各论中所述药用植物以人们所熟知的该药用植物药材名称为标题,植物学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按PPG I分类系统(2016),裸子植物按Christenhusz分类系统(2011),被子植物按APG IV分类系统(2016)。倘若本书能引起相关部门及领域的学者、专家及决策者的关注,对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们将倍感欣慰!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11月
李翠,主任技师,理学硕士,硕导。2009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从事药用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重点致力于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岩黄连、广豆根、蛇足石杉等物种的保育学及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其他项目5项,参与各级项目14项,发表论文38篇,获得授权专利19项,发布广西中药材相关地方标准8项,参编著(译)作9部,其中副主编1部;获得科技成果21项;获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推广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广西科学传播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外聘专家,广西标准化协会专家,国际标准化人才智库(广西)专家库专家。
李林轩,正高级工程师,农业推广硕士,2009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现任广西药用植物园党委委员、副主任,广西药学会副会长,广西科研院所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评审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西标准化协会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药用植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重点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和成果应用推广。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5项、地厅级课题11项、技术服务与成果推广应用项目51项(主持经费近12000多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2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1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0件,其中第一发明人4件;起草编制中药材地方标准15项,中华中医药协会团体标准1项;参与编写著作8部,其中副主编1部;成果登记20项,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广西科学院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
张占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植物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现任广西药用植物园党委书记、主任,西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广西药用资源保护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南宁市A类人才。主要从事药用植物保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近20件,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著作12部,参编4部,发布地方标准7项,团体标准6项,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3项,厅局级4项;2021年至今任中国植物学会委员;第六届中国花卉协会蕨类植物分会副会长;2023年任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23年任食品安全与营养创新平台理事会理事;2023年受聘为中国药学会中药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