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文综合教程》(全三册)属综合课语言教材,主要为汉语言等本科专业的高年级留学生设计,同时也适用于有相同需求的中文学习者。教材以《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为主要编写依据,语料丰富,话题多样,在词汇、语法、修辞方法及文章写作(包括论文写作)等方面精心安排,教学重点三册各有分工,学习者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有望稳步达到《等级标准》所设定的高级阶段各项目标。
教材每册10课,每课均按五个模块设计,即前课文模块、课文模块、语言点讲解模块、练习模块和语言实践模块。前课文模块揭示本课中心话题和课文历史文化或现实背景。课文模块的中心是课文,作者主要为学者、作家,以及记者和某些行业的专家。课文话题覆盖面广,题材丰富,体裁多样,除篇幅删减外不做任何改写,保持作品语言和风格原貌,能很好地满足高级阶段语言学习对语料的要求。语言点讲解模块相对独立,集中介绍高级阶段词语(含成语)用法、复句关联词、修辞格和文章结构。练习模块中的词汇/语法/修辞训练内容与语言点密切相联,同时还配有拓展阅读和写作题。语言实践模块则为语言运用提供了形式多样的选择。
《高级中文综合教程》(全三册)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1.系统性。三册的内容编排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第 1 册重在学习语法,特别是高级阶段的复句关联词,第2 册则系统学习常用修辞格,第3册专门针对学术文章的阅读和写作进行训练。在每册内部,各课在内容上也互相配合,共同实现教学设计意图。
2.知识性。教材语料选择以知识容量和专业深度为基准,围绕各课中心话题精心挑选了各层级的语料。教材中的每一则语料,甚至小到每一个例句,都尽可能做到内容真实,不违背常识,不违背事实,实事求是。
3.科学性。本教材尊重中文学习规律,科学处理《等级标准》未涉及的问题。比如修辞格,《等级标准》并没有具体的介绍和分级,但常用修辞格在高级阅读和写作中都十分重要,故教材安排在第 2 册进行系统讲解。又如成语,《等级标准》有 300 多条,几乎全部收于七九级词汇。考虑到大量常用成语未能收入,而高级阶段的词汇学习不能忽视成语,故本教材将课文中出现但未列入《等级标准》的常用成语也作为各册词语讲练的重点,对其用法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
张浩 总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文教育学院(原汉语学院)院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30余年,先后在美国、加拿大等海外高校任教近10年,作为汉办专家多次赴海外进行中文教师培训。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教学及文化传播研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持参与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师德标兵奖等奖励。作为负责人申报并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课程、北京市优秀育人团队、北京市重点一流专业等。
李文 主编
文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留学生的语言教学和研究工作。教授课程主要为本科生的高级中文、古代汉语和硕士生的专业汉语。先后在荷兰莱顿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和德国波恩大学任教。主编和参编的教材有《现代汉语高级教程》《古代汉语》和《汉语古籍选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