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黎宏教授厚积薄发之刑法学总论体系教科书。作者秉持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宗旨,以我国刑法适用中的问题为导向,结合我国实际案例或国外经典案例,着力阐释对解决问题具有意义的学说,以具体生动的表述方式阐述抽象概念、艰深理论和复杂制度。
本次新版,作者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内容和案例。修正学说和观点主要体现刑法学的三种变化:一是刑事立法之变,反映近十年来现行刑法的重大修改与调整,包括刑事责任年龄、新增罪名等内容;二是刑法观念之变,阐释新型刑法观在刑法中的适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其背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区分与判断等;三是司法实务之变,面对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完善理论的回应和有效解决路径,如客观归责理论、共同犯罪相关学说等。
本书立足范式法学教科书定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要旨,既适合法学本科教学使用,亦能为研究生及相关实务工作者提供有益指导。
黎宏,1966年8月生,湖北省罗田县人。武汉大学法学学士、法学博士,日本同志社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商业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清华法学》主编;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独著《不作为犯研究》、《单位刑事责任论》、《刑法总论问题思考》、《结果本位刑法观的展开》、《当代刑法的理论与课题》、《日本刑法精义》(第2版)、《刑法学》、《刑法学总论》(第2版)、《刑法学各论》(第2版)等;独译《刑事政策学》(新版)、《刑法讲义总论》(新版第2版)、《刑法讲义各论》(新版第2版)、《刑法学基础》、《刑法的基础》;作为主编、副主编或者撰稿人、翻译人,参与《刑法学》(上册、下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不作为犯研究的新展开》、《中国刑法评注》、《侵财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刑种通论》、《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医师法讲义》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第二节 刑法的性质、目的和机能
第三节 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第四节 刑法学与风险社会的刑法解释学
第二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第三节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四章 犯罪概念和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概说
第二节 犯罪构成
第五章 犯罪构成的客观不法要件及其判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犯罪构成客观不法要件的内容
第三节 排除社会危害性事由
第六章 犯罪构成的主观责任要件及其判断
第一节 责任原则
第二节 责任能力
第三节 犯罪故意
第四节 认识错误
第五节 犯罪过失
第六节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第七节 期待可能性
第七章 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犯罪预备
第三节 犯罪未遂
第四节 犯罪中止
第八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概念、参与体系、处罚根据和本质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四节 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第九章 罪数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
第二节 本来的一罪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第十章 刑事责任和刑罚
第一节 刑事责任
第二节 刑罚理论
第三节 刑罚的种类
第十一章 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 量刑的概念和一般原则
第二节 量刑情节及其适用
第三节 量刑方法
第四节 累犯、自首、坦白和立功
第五节 数罪并罚
第十二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第二节 缓刑
第三节 减刑与假释
第十三章 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时效
第三节 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