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工程伦理》是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与工程伦理课程建设成果,作者团队在编写过程中以基本伦理概念与伦理原则为主线,以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及社会反馈为对象,以现代工程科技活动引发的伦理争论为场景展开讨论。作者首先梳理了科学与工程伦理的基础理论,随后讨论了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之后按照理论成熟度、技术应用成熟度与风险可控度将技术工程划分为常规技术工程、新兴技术工程和未来技术工程三大类,重点分析了这些工程实践中产生的伦理问题。每章最后的结语、思考题、拓展阅读等栏目,十分适合教学之用,每部分结束后的影视作品推荐则主要侧重于伦理与审美教育的融合,旨在强化伦理思辨的感性认知。
1,本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线索而展开的对传统工程伦理叙事的问题突破,灵活运用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了工程伦理的批判性视角,对建构一套可行的道德敏感谱系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2,通过把握科技发展的前沿与进展,对工程科技活动的现状与道德伦理的关系进行系统梳理,确立核心价值的重要地位及日常活动的应用原则。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德性培养提供思辨力度与思想性较强的文本资料,尤其在工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能针对性地推进以工程素质为特色的道德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专业学科中的说服力和道德吸引力。
3,本书强调将价值敏感谱系作为一种道德预警的雷达,希望为未来可能的伦理冲突、技术与价值的困境提供一些现实可循的通用模型,在国内工程伦理的知识普及中提供一种价值观念优先于技术范式的文本。
刘科,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科学与工程伦理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德国美因茨大学哲学系、牛津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高级会员(SCR)。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法协会技术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市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市阳光学者、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青年拔尖人才。
现主要从事马克思经济伦理、工程伦理与应用伦理研究,在《道德与文明》《社会科学》《哲学动态》《哲学分析》等核心期刊及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3部。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等多。
主讲课程为《科学与工程伦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等课程。曾获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比赛一等奖、上海市思政课教学比赛二等奖、长三角思政课教学比赛三等奖,上海市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王凌宇,上海交通大学工学学士、法学硕士,现任上海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导 言 1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篇 7
第一章 基本概念 7
第一节 科学领域的诞生 7
第二节 技术与工程的界定 11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14
第二章 科学与工程何以有伦理问题 19
第一节 科学的伦理与工程的伦理 19
第二节 对科学与工程伦理的误解 26
第三节 科学与工程伦理的思维模式及伦理决策框架 30
第三章 当代伦理学的多元立场 38
第一节 功效主义为代表的后果论 39
第二节 康德主义为代表的义务论 44
第三节 个体主义为代表的权利论 48
第四节 伦理学与技术哲学的纵横交汇 52
第二部分 科学研究篇 61
第四章 基因编辑技术挑战生命伦理 61
第一节 基因编辑婴儿的伦理思考 62
第二节 基因编辑技术与基因治疗 67
第三节 生命伦理的原则与相关政策 72
第五章 通向负责任的人体实验 81
第一节 危地马拉梅毒人体实验 81
第二节 人体实验的历史演进 83
第三节 人体实验的伦理约束及其他 85
第六章 学术不端何以损害公众利益 89
第一节 一篇论文引发的疫苗恐慌 89
第二节 科研伦理及其发展 91
第三节 科研伦理的社会责任与基本原则 94
第三部分 常规技术工程篇 100
第七章 核工程中成熟可控技术工程何以失控 100
第一节 福岛核电站的爆炸事故 100
第二节 福岛核事故的伦理问题 105
第三节 核工程的伦理治理及现实成效 111
第八章 桥梁建筑中多方偶合造成伦理风险的应对 118
第一节 旧工程遇到新需求 118
第二节 与时俱进的伦理问题 122
第三节 综合工程的伦理治理与统筹 126
第九章 环境工程中公众如何参与常规决策 134
第一节 圆明园防渗膜的公共质疑 134
第二节 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争议与程序公正 140
第三节 公众参与的伦理治理与评估 144
第十章 公共建筑中审美与伦理的契合 148
第一节 最丑建筑的评比 148
第二节 建筑伦理的底线原则与核心原则 151
第三节 建筑工程的综合伦理治理:美观、和谐与生态友好 156
第四部分 新兴技术工程篇 163
第十一章 自动驾驶技术的伦理问题 163
第一节 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 163
第二节 新技术中的核心伦理问题:风险与受益平衡 170
第三节 伦理治理如何实现新技术风险收益平衡 173
第十二章 技术中立吗?不可忽视的固有风险 177
第一节 生成式人工智能及技术恐慌 178
第二节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质与伦理审视 183
第三节 超越技术中立的伦理治理:以新技术的固有风险程度评估 188
第十三章当技术赋能成为困境 193
第一节 算法困境与大模型的人体电池 193
第二节 大模型与算法的伦理审视 196
第三节 算法赋能的伦理治理 200
第五部分 未来技术工程篇 208
第十四章 面向可持续发展:未来食品工程的伦理思考 208
第一节 未来食物与人造肉 208
第二节 未来食物生产趋势的工程伦理审视 211
第三节 食品工程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治理 217
第十五章 未来医疗与公众选择的伦理意义 220
第一节 可见的未来医疗 220
第二节 脑机接口人体试验引发的伦理讨论 223
第三节 未来医疗技术的伦理审视 225
第十六章 全面智能社会的愿景 236
第一节 智能社会典范:新加坡智慧国2.0 236
第二节 未来智慧城市治理的数据问题及伦理阐释 239
第三节 未来智慧城市治理的能源伦理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 244
后 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