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26岁的约翰·奇克·多诺霍在纽约因伍德的一家酒吧喝酒。聚集在酒吧的人都在越南的战争中失去了家人和朋友。但他们却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反战抗议者们把矛头指向前往战场的新兵。这时,有人提出,应该派个人悄悄去越南,为那里的战友送上啤酒和欢笑。奇克主动请缨前往越南执行这项任务。两天后,他带着满满一背包的啤酒,登上了一艘开往越南的货船。为了给他的朋友们带去一些欢乐,让他们知道家乡的人是多么感激他们,奇克开始了一场奥德赛之旅,经历了一系列滑稽又痛苦的冒险。
▲ 《纽约时报》《今日美国》畅销书
▲ 电影《有史以来最棒的啤酒运送》原型,由《绿皮书》团队改编,扎克·埃夫隆 (Zac Efron)、罗素·克劳(Russell Crowe)主演
▲ 直击越南战争现场,亲历春节攻势
▲ 幽默又细腻的文字,传递了对地狱般战场上的小伙子们的关切,对战争和反战看法的转变,对和平的呼吁
▲ 揭露美国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动战争、动员民众、左右媒体的虚伪行径,以及战争期间的腐败
序
1967年11月,约翰·奇克·多诺霍奇克(Chick),还是个26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军人,当时他正做着商船海员的工作。一天晚上,在纽约市的一家酒吧里,有人当众向他发起了一项挑战。聚集在酒吧壁炉旁的男人们,都在越南战争期间失去了家人和朋友。
现在他们看到,那些十八九岁的男孩接到征兵令前往征兵站时,反战抗议者们竟然把矛头指向这些新兵。街坊里的一位爱国者提出了一个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荒谬的想法:他们应该派个人悄悄去越南,找到正在作战的战友们,给他们每个人送上一罐啤酒、一个大大的拥抱、一片欢笑,还有来自家乡的支持和鼓励。奇克主动请缨去执行这项任务。
就这样,为了找到他的朋友们,他开始了一场奥德赛之旅:从南海海岸线上的归仁港,一路向北,经过抵御北越和老挝的紧张对峙的非军事区;然后到与柬埔寨接壤的中央高地;再到美国军方在隆平的大型弹药库,最后一路向南抵达南越首都西贡。
事情的进展是计划不如变化快,但奇克最终还是回到了美国,继续关照着他的朋友和其他工人。1990年那场《纽约每日新闻》罢工汹涌澎湃,当时奇克正在为支持罢工的卡车司机兄弟会工作,他发现有列满载报刊印刷用纸的货运列车正从加拿大驶向纽约,以便管理层印发某份工贼报纸工贼报纸(scab paper),指在罢工期间由非罢工工人或管理层人员印制的报纸。。于是奇克去拜访了纽约上州一处铁路段的工人,然后,这列火车就不知怎么地被拦截了,并在北达科他州失踪了。
20世纪80年代,当美国国会打算削减纽约下水道和地铁建设项目的资金时,奇克是当时被称为沙猪的隧道挖掘工,属于城市矿工的一员,从事着挖掘和建造城市隧道的危险工作。这些隧道用于水管、地铁、卡车和汽车运输。与此同时,他还是沙猪工会(147号本地工会)的说客。他一般早上在被称作洞的隧道里挥汗如雨,下午就坐火车去华盛顿,游说政客们看清现实。最终,他通过将政客们带入黑暗之中而说服了他们。奇克带着一群参议员和众议员乘坐笼式电梯,下降到了人行道下方700英尺处的滴水坑道中。尽管议员们恳求奇克带他们回地面,但他还是拖延到议员们保证在基础建设上投赞成票,才带他们升回去。后来,奇克被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录取为硕士研究生,但他并没有谨小慎微、低调安分,而是大胆地参与组织了一个员工工会,并提出特权不能当饭吃等口号。奇克的朋友、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在1996年出版了一本畅销回忆录,书中讲述了他早年在爱尔兰的贫困生活,但在爱尔兰举行公众朗诵会前,他遭到了威胁。奇克带了个据说是纽约黑帮的壮汉飞了过去,在麦考特朗诵时站在他旁边,结果一切平安。
现在你该懂了,奇克是许多精彩故事的主角,而你接下来将要读到的是其中最为精彩的故事。
J.T.莫洛伊
约翰·奇克·多诺霍(John Chick Donohue),1941年出生于纽约市,成长于曼哈顿因伍德街区,17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后做过商船海员、隧道挖掘工,最终成为北美劳工国际联盟147号本地工会的立法和政治主任。多诺霍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
J.T.莫洛伊(J.T. Molloy),《纽约每日新闻》《纽约邮报》记者、专栏作家。
谭阳,四川成都人,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任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从事文化研究和译介工作。曾出版专著《小泉八云研究》、译著《隐匿的暴行:细菌战、东京审判和美日交易》。
序
第一章 纽约酒吧之夜来自上校的挑战
第二章 收集名单
第三章 启航
第四章 越南之旅
第五章 泊于归仁
第六章 寻找笑笑的弟弟
第七章 得州人永远不在乎命令
第八章 在安溪遇到的好心人真眼熟
第九章 墓碑着陆区
第十章 这家伙是谁啊?
第十一章 等等,你本可以不来,但你居然来了?!
第十二章 埋伏哨岗的交火
第十三章 夜路尖叫
第十四章 空军飞行员帮了我一个忙
第十五章 困在西贡
第十六章 行贿得用美元
第十七章 西贡卡拉韦勒屋顶酒吧
第十八章 找个朋友一起航海
第十九章 宝贝,新年快乐
第二十章 大量越南共产党
第二十一章 停火协议被打破
第二十二章 被围困的美国大使馆
第二十三章 总统府之战
第二十四章 我已死亡,身处炼狱吗?
第二十五章 结交一位南越警察
第二十六章 饥荒中满载食物的冷冻货船
第二十七章 海防官兵:大船上的重要工作
第二十八章 澳大利亚海军给卡拉韦勒酒店关门
第二十九章 找到博比
第三十章 隆平爆炸事件
第三十一章 帮助一位玛雅人后裔
第三十二章 奇克·多诺霍,呼叫家乡
第三十三章 一定要喂动物
第三十四章 我们输定了
第三十五章 我们出来了!
第三十六章 我亲吻着地面
后记 旅途感悟
他们如今在哪里?
附记 纽约曼哈顿因伍德街区
番外 与位高权重的陌生人吃烧烤射啤酒罐
致谢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星尘与和平战火中的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