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堂哲学讨论课,让儿童在故事中触摸生活真意
生活是哲学的土壤,在初识世界的过程中,儿童会提出许多涉及生活本义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看似简单、朴素,却蕴含着大智慧,是教师对儿童开展哲学启蒙的宝贵起点。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持续的探究,儿童能够发展独立意识与批判性思维,学会思辨性对话,并掌握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围绕15个贴近儿童生活的哲学议题,如什么是爱?什么是不公正?幸福是什么?,系统性构建了38岁儿童的哲学讨论课的实践框架先抛出核心问题,再点明主题的理论要点,然后借助于故事情境和8个子问题层层深入,进而回答核心问题。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厘清关键概念的基础上,连接儿童的真实生活图景,循序渐进地开展哲学讨论,引领儿童自信地迈上哲思之旅。
书中的每一堂哲学讨论课均配有精彩的拓展活动,以激发儿童对于该主题的无限思索。针对所需讨论的哲学问题,本书还精心设计了可以下载、打印、剪裁的问题拼图卡和情绪骰子,支持儿童教育工作者打造对话式的哲学课堂,并与儿童共同探寻平凡生活中的哲学微光!
1.贴近儿童生活的哲学议题。聚焦什么是爱?什么是不公正?幸福是什么?等15个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哲学议题,以儿童好奇的问题为切入点,让哲学启蒙自然发生。
2.哲学定义的阐释性再构。基于爱智慧的传统哲学定义,提出哲学的趣味新解:哲学就是用言语寻找真理,为了得到幸福。强调话语在思维发生中所起的作用,鼓励儿童在积极对话中进行哲学探索。
3.系统化的哲学教育路径。以核心问题提出理论解析故事联动子问题引导四步核心路径为依托,指导教育工作者循序渐进地开展儿童哲学讨论课,既保证了哲学的严谨性,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与递进式的提问降低了哲学讨论课的入门难度。
4.赋能教学的师生互动工具。配套可剪裁的问题拼图卡,将抽象的哲学课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的游戏场景,助力教育工作者构建立体对话空间,实现玩哲学的教育理念。
译者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深知帮助孩子们发展哲学思辨能力的重要性。《38岁儿童的哲学讨论课:用故事启蒙孩子的哲学思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让孩子们能够从小接触哲学的思考方式。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能体会到原作者朱利安·拉弗尼(Julien Lavenu)对儿童心理和教育的深刻理解,以及其多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沉淀的智慧。哲学,很多时候被认为是高深莫测的话题,似乎只适合成人进行思考。然而,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实际上很简单,它不仅是思维的训练,更是个体与世界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原书名Janime des débats philo avec les maternelles et les 6-8 ans直译为我与幼儿及68岁儿童进行哲学讨论。我们将中文版书名改为38岁儿童的哲学讨论课:用故事启蒙孩子的哲学思维,主要是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更清晰地反映书中涵盖的年龄段,即幼儿园(35岁,法语les maternelles)和小学低年级(68岁,法语école primaire)?这两个阶段都是儿童哲学启蒙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在强调主标题讨论课的结构性与引导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副标题,是为了进一步突出本书独特的教育方法,即围绕38岁儿童的思维特点,以讲故事的方式,有效吸引并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能力。
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课程的介绍与教学方法说明,包含了课程主持人应掌握的知识、方法以及课堂组织技巧;第二部分是课程手册和问题拼图卡(每张卡片的正面是1个核心问题,背面由8个子问题拼接而成;扫描本书后勒口的二维码即可下载)。课程涵盖15个哲学主题,教师或主持人可以根据课程手册,在讨论前先明晰主题的定义,然后给孩子们讲述故事,再根据问题拼图卡引导孩子们讨论核心问题和子问题,最后通过一些拓展活动来加深孩子们的理解。
作者倡导的LaboPhilo哲学教育方法,通过问题拼图卡工具,借助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把抽象的核心问题拆解成具象的子问题。在这些精心编写的故事中,孩子们会发现他们与故事里的小主人公一样,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并跟着故事一起探索答案。这样的讨论形式特别适合38岁的孩子们。本书还配套了丰富的教学工具和资源,这些工具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以下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解释主题定义,指导、组织课程并把控课程时长,使用发言棒鼓励孩子们表达,提供拓展活动的建议等,有助于我们营造开放、安全的讨论空间,促进孩子们在舒适的环境中自由表达。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更多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用,引导孩子们发现思考的乐趣,在对话中理解彼此,共同成长。愿这些故事和问题能为我们与孩子们的交流带来启发,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播下自由与智慧的种子。
郭海婷
于浙江传媒学院
2025年3月
作者简介
朱利安·拉弗尼(Julien Lavenu)
法国知名的实践哲学家、教师,长期致力于儿童哲学教育,曾主持1000多场哲学工坊活动,在学前教师和家长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译者简介
郭海婷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法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分析与文化研究。
第一部分
哲学教育研究中心的方法:问题拼图卡
1.概论
2.方法
3.课程的组织
第二部分
课程手册与问题拼图卡
1.感知我们的感官有什么用?
2.动物什么是动物?
3.观察观察是什么意思?
4.好奇心好奇是一种品质吗?
5.儿童的权利儿童的权利平等吗?
6.爱什么是爱?
7.友谊什么是友谊?
8.个性有个性意味着什么?
9.自由有没有绝对的自由?
10.团结团结重要吗?
11.差异我们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
12.不公正什么是不公正?
13.语言话语有什么用?
14.情绪没有情绪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
15.幸福幸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