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酵为主线,从肉类、蔬菜、豆类、酒饮、乳制品等几方面梳理云贵地区传统发酵食物,展现当地美食文化独特魅力。
走遍云南、贵州的深山、村寨、高原、雪山……全方位呈现云贵两地多样、迷人的丰富图景,从微生物的多样性展现风土。
走访当地市场,采访发酵手工艺人,深入探索传统发酵食物的产地特色以及食物与人的关系,理解传统发酵食物对于生活的意义。
对话陈晓卿等多位美食行业从业者,深度探讨传统发酵文化,探索发酵与生活的未来。
发酵,塑造着地方
2022 年 4 月,我们出版了《不可思议的发酵酿造》,去了一些城市举办新书分享活动。每到一 个城市我都会习惯性地问大家,你们家乡特色的发酵食物是什么?你喜欢什么发酵食物? 原本是随意的问题,也以为会得到轻松的回答,但结果却并非如此。对面的朋友常常会陷入沉思, 然后纠结于除了酱油、醋这些调味料,到底哪些是具体的发酵食物。多次遇到这样的场景之后,我发现大家其实并不如想象那般了解身边的发酵食物,或许正是因为它过于平常,让人们常常忽略到它的存在。
正是缘于那段经历,不断地行走与交流,这本书的主题在 2022 年的年底初步形成。后来又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重建,我们明确想要从发酵的视角看中国。这或许是个有些宏大的愿望, 但随着对发酵了解越多,就越强烈认同发酵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从一定角度而言,人类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食物发展史。烹饪文化是人们选择、准备、烹调、上席和进餐的特殊方式。发酵这种人类古老的食物制备方式,可以改变食物的状态,使之软化;防止食物腐败变质,使之长期保存;改变食物的味道,激发人们的食欲;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使之更有营养。因为微生物无处不在,发酵的出现或许早于人类用火烹饪食物。若干次的偶然事件,使得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发酵。
从采集社会到农业定居社会,发酵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多样的传统发酵食物,随着
食物充足不断涌现,或为了丰富食物品种,或为了保存以备灾年,或便于运输进行贸易。发酵食物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类从偶然发现到利用发酵技术制备食物,有着上万年的历史,可以说发酵伴随着人类史的发展进程。
发酵这种利用微生物,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将原料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给我
们的生活带来出乎意料的惊喜。它健康、天然、多样、原生态,也不止于餐桌,传统发酵食物具有鲜明的产地风土特色,发酵技艺与地方文化息息相关,反映着土地、人与时代的关系。
我国作为发酵大国,发酵文化历史悠久,传统发酵食物丰富多样,但令人遗憾的是,大众对于发酵食物的关注度却远远不够,甚至还有很多误解。传统发酵食物背后的发酵文化,是地方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地方,建立联结。如今传统发酵食物不断受到发酵工业的冲击,如果传统发酵食物消失会怎样?从某种角度说,我们也会失去地方文化丰富的遗产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食物十分丰富。即便是同一种原料的传统发酵食物,因地域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同,其工艺过程和所采用的微生物菌株也会有所不同。传统发酵食物作为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的重要宝库和传统食物文化的载体,具有一般食物不可取代的作用。每个地区的人皆充分运用当地特有的食材、当地特有的微生物特性,呈现出其他地区无法模仿的地方特色。
所以说通过发酵的力量也可以振兴地方,背后的逻辑正是每片土地的风土,孕育出独特的文化,需要深入挖掘并找出人们遗忘的历史,以及气候风土条件与其他地区有哪些细微差异,仔细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如此才能找出正解。
为此,本系列书以传统发酵食物所用食材的来源为起点,从发酵地理的角度切入,挖掘不同地域的发酵文化与传统发酵食物,去展现食物背后的多样性以及地域文化。这一本就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贵州开启这趟发酵地理的旅程。为什么是云贵?同处西南山区的云南和贵州,自古以来就地缘相近、山水相连、语言相通、文化相近。乌蒙山脉造就昆明准静止锋的出现,使得云南和贵州两地气候、地理和农业自然资源又各有千秋。历史发展中这两地远离中原政权,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使得许多传统的发酵制作技艺和饮食习惯得以保留,成为地方独特的生活智慧,亦是云贵地区地域文化的延续载体。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讲述发酵的基本原理,阐述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生活与发酵从偶然到必然的关系;第二章介绍了传统发酵食物的五大类别,分别从历史形成和时代演变讲述饮料发酵、肉类发酵、豆类发酵、奶制品发酵、蔬菜发酵的特点;第三章和第四章,则以云南和贵州两地的传统发酵食物为调研对象,以产地风土为线索,走访当地市场,采访发酵手工艺人。因为身处现场,更能真实地看见,让一切具象化,不仅直观地展现传统发酵食物的产地特色,也横向比较两地的发酵风格,全方位呈现云贵两地发酵文化的丰富图景;第五章探讨传统发酵食物在生活中的未来,发酵作为食物的一种保藏制备手段,与生活的餐桌、人们的食用习惯息息相关,几位食物相关从业者在交流采访中提供了一些观点,展现了一些可能性,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我们当然不是要回到过去,而是希望从过去看到未来的道路。微生物与人类共存的关系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怀着谦卑之心,学会与之共存,真正理解传统发酵食物对于生活的意义。发酵曾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今天又该如何保持活力,适应当下的生活?毫无疑问,答案正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马俊丽:媒体人/创意人。发酵工程专业毕业,16年媒体从业经历,历任时尚文化、生活方式杂志主编、创意总监。2015年联合发起九吋精酿品牌,2022年联合出版《不可思议的发酵酿造》,坚持通过发酵酿造的多种创作可能性传播发酵文化的魅力。
刘新征:食品发酵工程师/酿酒师/摄影师。发酵工程专业毕业,曾就职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2015年联合创建九吋精酿品牌,通过丰富的发酵实践,积极探索发酵世界的可能性。2022年联合出版《不可思议的发酵酿造》。